《窗边的小豆豆》之小林校长篇 2011年9月15日群讲座内容
(2012-02-13 19:52: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群讲座 |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很感谢大家放弃休息的时间来群里互动孩子的教养问题。
小林老师对孩子的小心呵护和对孩子的尊重,无论是对正常还是对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小林老师都不放弃对他们身、心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小林老师的学习能力和充满智慧的教育方式都让我感动,也为我树立了榜样。我想,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家长,一定要做一个像小林老师那样的长者。在巴学园,所有的孩子们都自信、友善、活泼,这些特质让孩子拥有主宰生活的能力,短短几年的小学生活,让孩子一生都念念不忘,同样让我感动。
书中关于小林校长的内容比较多,我挑几个点跟各位家长一起来分享一下:
1、校长先生一直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素质不被周围的大人们损害,让这些难得的素质得以发扬光大。校长先生经常感叹说: “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
看到这一段,我不由得想起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片断:
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莎莉文小姐牵着我的手漫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们正在田间地头翻上播种。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我感动海伦.凯勒在全黑无声的世界中还能把世界想象得如此美好,而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却在逐渐淡漠世界的美好,也许就像小林老师讲的那样,某些自然赋予我们的能力在现代教育中渐渐衰退了。
曾经有家长跟我说:陈老师,我听你说过以后,有空就带孩子出门散步,可是,我的孩子都不去观察啊。
我问她:你可不可以举个例子说说看,你怎么带她观察呢?家长如实说到:我就是要他看啊,看树、看草、看花,不过他都没兴趣。
我对家长说:我让你每天没有目的的观察,你也会没兴趣的。——用同理心来思考
各位家长朋友,如果你带孩子出去,你会怎么做呢?
无论是何种方法,只要是能引发孩子兴趣和思考的方法,都是有效的好方法[表情
我建议这位家长,每次出门就一个主题,比如说收集各种花瓣(当然是掉落到地上的),观察各种花瓣的颜色、形状、味道有何不同,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拍完整花的照片,让孩子将捡到的花瓣同照片来做配对,这样将观察、感受同游戏结合起来,相信孩子会有兴趣玩下去的。
这位家长说:哎呀,陈老师,散步还这么麻烦。
我说:对呀,引发孩子的兴趣需要家长多思考,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等到孩子养成观察的习惯,也就不需要我们这么复杂的游戏方式啦。亲子互动本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既然是快乐的事情,就不要嫌麻烦,换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压力会少很多。
2、每当校长先生看到小豆豆,先生就会说: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这时候,小豆豆就高兴地笑,蹦蹦跳跳地说: “是啊,我是一个好孩子。” 于是,小豆豆也觉得自己的确是一个好孩子。
恐怕无论我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包围,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可能就会怀着这种无所适从的心理,直到长大吧?
你相信吗,一个头一天因淘气而赶出学校的小孩到巴学园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学习,这种转变是何等巨大。刺激孩子转变的是孩子内心的需求,巴学园的人,巴学园的环境让孩子产生这种渴望,
看来,我们现代的教育模式确实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我经常跟家长说:每天晚上睡觉以前,我们同孩子一起回顾快乐的一天,想想看有什么事情让孩子觉得很棒,时间久了,孩子就真的越来越棒的,这个叫心里预想实现。有兴趣的家长,从今天开始就可以跟孩子做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相信孩子在我们及自己的暗示下会越来越棒的。
小林老师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接着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先生热爱大自然,他希望孩子们尽可能地保持自然的性格。
各位家长朋友,您了解您的孩子吗,您发现他们的特质了吗,在这种特质下,您找到合适孩子的教养方式了吗?这些问题,真的非常需要我们静下来好好的思考一番。我总是告诉身边的朋友,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别人的方法可以参考,但生搬硬套可能就对孩子有伤害了。
3、但是,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校长先生绝对不会把小豆豆的爸爸妈妈请到学校来。别的孩子也都一样,每当有这类事情发生的时候,都是在校长先生和学生之间解决。发生问题时,校长先生总会耐心地听每一个孩子的解释。即便孩子们找的是借口,先生也会认真地听下去。当的确是“孩子做错了”,而且,“孩子自己也知道错了”的时候,先生会说:
“请为这件事道歉。”
小林校长在倾听中表现出来的耐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沟通能力确实不一般。
布鲁克斯及戈尔兹坦两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成人在同孩子沟通中,如何聆听及回应,对培养小孩的挫折忍受力攸关重大。
他们认为在和孩子的沟通中,我们成人应该经常自问11个问题
1、我的讯息中传达并教导小孩尊重他人吗?
小林老师一直都尊重孩子,也为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
2、我导正小孩切合实际的期待吗?
这个切合实际非常重要哦
3、我协助小孩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吗?
4、我教导孩子同理心及同情心吗?
孩子善良是非常重要的特质
5、我提升小孩的自律及自制力吗?
6、我真的仔细聆听并接纳小孩所说的话吗?
聆听非常重要,他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7、我的小孩是否知道我重视他们的意见?
8、我的小孩知道他们对我意义非凡吗?
9、我协助孩子了解到错误也是学习的必经过程吗?
10、我能否安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道歉吗?
11、我以一种让小孩希望学我,而非讨厌我的方式为小孩立规矩吗?
不好意思,今天有点乱。网路有些问题,我把希望能有机会就11个问题多讨论,就在网站吧,那个不用那么即时
嗯啊,回到刚才主题,《窗边的小豆豆》就跟各位家长分享到这里,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同大家分享孩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谢谢大家。[表情。不好意思,今天网路有点问题,刚才看到几个家长的问题,但是找不到了,希望家长在爸妈派平台提问,我一一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