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杨典才
(2020-06-14 14:55:23)分类: 心得与体会 |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孩子优异的成绩似乎就能赢得大部分家长的良好口碑,所以目前的教育让我们教师不得不拿出好的成绩,虽然我们深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学习经验。但由于要进行考试,我们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避开这样的认识,为考试服务走捷径,把培养能力晾在一边。对一些需要通过学生参与得到认识的知识,我们教师往往简而化之,以教师的主导代替学生的学习,以教师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反而我们教师累的疲惫不堪,学生也学得效果不佳,潜力难以挖掘。只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现象,是导致难以转差,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源。
本着让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受益的指导思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让所有学生都会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由“教书”转向“教人”。采用科学方法,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更重要的让每个人都会学,实现教育教学的优质、高效。我们坚决地批判那种“只管教,不管会”,“埋怨学生笨,埋怨学生差”的错误观点。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怎样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明确“学什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所以小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要,还是学习习惯重要?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的关系。一般来说,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只是构成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因而两者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选择了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肯定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选择学习成绩,也就必然地会提升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智力水平和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主要是孩子由于从小受到家庭及周围环境影响,而从自发到自觉形成的一种延续性行为方式,所谓“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智力因素和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孩子的智商是如何培养的呢?我个人有几点肤浅的认识。
1、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观察力是指孩子的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比如通过观察来发现一些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并通过观察提高认知能力。
2、注意力。注意力是指孩子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就像有些孩子,他们能够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认真听课等。
3、记忆力。记忆力是识记并保持下来的一种能力,比如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就能记住曾经的一些事情,快速背诵,这就是记忆在起作用。
4、思维力。思维力是孩子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孩子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随着各种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
5、想象力。想象力是孩子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让孩子看天空中的云彩,他们很快就能说出像什么形状、什么物品,这种能力尤其在小的时候最强。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全面的素质提升,不仅仅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还有智力的培养,智力里包含情商的培养。我认为教育孩子首先要让孩子努力做个好人,所谓“好人”就是有高尚的理想追求、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有遵规守法的意识、讲究文明礼貌、学会感恩;其次还要让孩子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有着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富有爱心;再者必须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孩子吃苦耐劳与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努力方向。只要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习成绩的进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学习成绩只能代表孩子一时的某一方面,而智力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同时也会促进学生的再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并不存在两难选择的问题!学习成绩只是结果,其中智力水平和学习习惯的重要作用功不可没;实际上,只有孩子的全面综合素质极大提升了,学习成绩才真正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