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如何控制税收?
(2013-07-18 08:19:16)
标签:
秩序组织国家税收市场 |
分类: 历史 |
每个人都不是单独地生存的,我们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我们,相互需要的每个人组成群体,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群体中生存。 在群体中生活,就需要约束,不能够乱来,这就是秩序,维持秩序需要组织,组织约束每个人行为,也保证每个人的生存环境。 一个组织为了维护自身的存在,需要每个成员的积极配合,也需要相应的费用,这些费用需要组织中的每个人承担。 国家也是一种组织,国家的存在也需要费用,这些费用一般来自税收,传统社会的税收大多来自农业,农业的收成来自土地,所以传统国家很注重对土地的管理。 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互交战,国家维持自身存在的成本增加,也就是战争费用增加,怎么办呢?为此,诸侯国加强了对土地的控制,宣布土地是国家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国家的面积增加了,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也增加了,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管理全国的费用,为此,便需要更多的税收。 为了扩大税收面,国家加强对土地的管理,继续实行土地国有制,同时,加强对商业的管理,国家一方面实行专卖制度,以便从商业中取利,一方面打击私商,防止社会财富流入私人手中,让大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保证国家税收。 所以,社会越往前发展,国家这种组织的复杂程度越高,所需要的费用也越高,国家对全社会的剥削程度也越高。 唐朝中期之后,国家为了减少储存粮食的负担,开始征收货币地租,迫使农民把大量农产品手工业品抛向市场,换取国家所需的货币,但是造成了一个客观效果,那就是粮食市场的繁荣。 |
由于货币紧缺,农民需要大量的粮食才能换取一点点的货币,而国家只需要一点点货币,就可以换取大量农业产品。 国家利用这种办法,把农民手中的粮食汇集到自己手中,其实是国家借助了市场,捞取了农民的劳动成果,这其中,农民不但受到国家的剥削,还受到商人的盘剥。 表面的上的市场繁荣,实质上农民受到的剥削加重,市场的发展看似是社会的进步,其实是牺牲广大农民的结果。 国家的产生,最初是为了维持一种秩序,最终成了压迫每个人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