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孔子的内圣外王之道
(2013-07-12 07:52:48)
标签:
孔子庄子内圣外王道家儒家 |
分类: 历史 |
什么是内圣外王呢?圣是圣人, 王是君王,按字面意思理解,是指在内心成为圣人,在外部成为君王,内圣是修养的境界,外王是成就的事功,关键是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 传统道家、儒家都追求内圣外王,下面以庄子和孔子为例,说明儒道两家分别追求什么样的内圣外王之道。 庄子讲的内圣外王,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对君王的要求,要求君王注重内在修养,成为圣人,内在的修养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称王天下。 第二层意思,是对每个普通人的要求,要求每个人注重内在修养,成为圣人,内在的修养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像个君王一样,自由自在。 那么,内心修养应达到什么程度呢?在庄子看来: 作为君王,应该效法天地自然之道,恬淡虚无,无为而治,对于外在的事功,不必过于强求,只要做到了内圣,外王之事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作为每个个体,要与天地自然甚至宇宙合一,保持个体的独立自由,不受外物奴役,自己主宰自己。 孔子主张的内圣外王之道,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具体来讲,内圣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外王是指“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孔子看来,内圣与外王都很重要。 孔子主张的“内圣外王”之道,适合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内圣的功夫,达到外王的目的。 在政治领域,传统中国也宣扬和向往内圣外王之道,但只是为了显示自身的大国姿态和天朝心态。 纯粹而美好的思想境界一旦下降到政治领域,被政治团体所利用,就失去了原初的纯粹性,变为实现世俗政治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