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修养生息汉武帝官营商业藏富于民仁政 |
分类: 历史 |
汉武帝以前,以道家思想治理天下,休养生息,社会财富增加,也导致豪强崛起,对抗国家权威。 汉武帝时代,私商活动受到限制和打击,商人地位很低,国家权威加强。 汉武帝之后,情况有变,官营商业逐步减少,私商活跃。原因在于,儒者逐步占据政府要职,他们主张不与民争利,要求国家不过多干预经济。其结果,是国家力量逐步削弱。 汉武帝以前,贵族、地主、官员都被禁止经商。 汉武帝之后,贵族、地主、官员都可以经商,国家也不再一味打击商人,贵族、地主、商人连为一体。 如此情况下,豪门势力重新崛起,中央财政收入被豪族分割,国家拿不出足够多的钱赈灾、打仗、雇人做工,政府威信下降。 豪强阶层不断兼并土地,小民阶层纷纷破产,国家税收更加不保。 然而,西汉政府奉行“藏富于民”,对地主、豪强和商人不加约束,而着重于厉行节俭,压缩皇室开支,减少宗庙祭祀费用,即便如此,也没能挽救财政危机。 西汉政府的“仁政”,并未带来积极效果。 一个朝代的统治能否维持下去,在于它能否平衡各种势力,而非一味地“仁政”所能奏效。 |
国家作为一个组织,要维持自身正常运转,就需要费用,如果不能有效地找到财力支持,就会被其他利益团体侵吞。 政府的费用只能来自社会,来自人民,所以,国家不得不与全社会争夺利益。 商人是比较活跃的社会力量,很容易赚取社会财富,是与国家争夺财富的主要群体,时刻对国家政权造成威胁。 因此,西汉政权稳固与否,与对待商人的态度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