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2】万物当中,谁错了?
(2013-05-02 08:51:58)
标签:
群体农业社会游鱼黑洞文化 |
分类: 随笔 |
152 “文化”是一个抽象、复杂的概念,仅仅给出一个定义很难不限于狭隘,它是与人有关的一切存在,物质、精神、制度、心理,等等。 我们呼吸的分子,我们的肌腹,举手投足,情感谈笑都浸没于“文化”的海洋之中,我们是文化之海的游鱼…… 人是文化了的,他被文化吞没,遥遥不见文化的岸边。人的足迹踏到哪里,文化就紧紧跟随,甚至,人的视野、人的思想、人的思维延伸到哪里,他的文化就尾随其后,更多的,文化还先行于人类的全副兵马、战车…… 人装载着他的“文化”行囊,跚跚前行。人需要用自己创造的“财富”生存下去,还被他的财富连累,他并不轻松,满屋的金银财宝、摆设,满身的珠光宝气,一身的气质、风情,渊博的学识、思维、思绪——时刻牵动着他的心跳和呼吸。 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工具、科技、思维开凿一座高山,这座高山显然被我们的“文化”所改造、清点、渗透、整理,被我们“文化”了。甚至,观察一座高山,也不得不动用我们的全部“文化”,思维里的“高山”已逃离了它的原形,它是我们“文化”规定的影像,是“我们”的。所有的物,只要我们有所染指、有所思考、有所观察,都已被人类“文化”过了。进而,我们没有染指、思考、观察过的“虚无”,也因为已有的“文化”被拒于视野之外,我们所谈论的“虚无”之境,已经被我们的“文化”过滤过了。 文化就是这样时刻伸展着它势不可挡的威力。 文化是什么? 153 一旦用概念把事物作了区分,就很容易忘掉事物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区分的意义在于:给事物取个名字、加上标签,以便于分辨和记忆。人类为了方便就这样宰割了完整的万事万物。 看一下,人类对连续不断的时间所作的划分。时间(当然也是概念)不断地流动,或者就根本没动,可人们却把它分割为一秘、一分、一时、一天、一月、一年、一世纪,等等。时间本身并没有这样的区分,它是永不停息的流淌。零点整是个什么时刻?当说零点的时刻,已不是零点,它在奔腾——容不得我们思想、概念的束缚。 时间的主观性可想而知。 人类在概念的掌控下,没有一点永恒的感觉,感觉不到永恒的存在,永恒远在彼岸的世界,我们只不过生长在概念和逻辑之中,概念的区分方便了思维,同时也钳制了思维。 当我们说前月、前年做了什么的时候,这是一种方便,使我们觉得时间已经过去,时间在慢慢消逝,自己慢慢变老。当感到自己年过古稀,概念告诉你,死期将至,这种观念使人快快地老去。为什么忘记时间的人青春长驻?人类为自己定下了死期。 怎样返归到无时无期、混沌未开的原真状态?如何生长于天地间、不生不死?人类须打破自造的种种束缚,进入永恒,把握幽幽无限…… 可以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等等,也可以划分为原始社会、非原始社会;野蛮时代、文明时代;农业社会、资本社会等等形形色色的划分,其实人类社会的划分完全是一种人为现象,两种所谓不同社会的区分不是多么地明显,也并非若干次战争后,确立了看似不同于以前的王国、群体、组织,就断定了这叫什么社会,硬性的划分社会将抹杀人类社会的连续性,社会之间的区别不是多么明显,人们心中的概念却是那么一清二楚,一目了然,却又是那么一厢情愿。 154 万物之中,谁错了? 155 宇宙中,或即使是人类世界中,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准则、标准、统领一切的“一”?人类的这种追求到底有没有意义? 《老子》说:有。并且强为之名曰:“道”。然而却是不可说出的,只有靠体悟。 |
语言能把握真正的世界万物吗?静态的语言描述怎能代替活生生的原真世界?自然是不可道的。唯有全部身心融入神秘的体验之中,时刻进入一种感应万物、体味人事百态、感悟不可名状的大道至理之中,方能把握那个全知全能的“万有”。 概念的“道”,“神”,“上帝”,等等,仅一词而矣,也正是人们要打破的东西。要打破偶像,打破独揽一切的“理性”,“理念”等,即是打破妄图用概念代替真实存在的狂想和做法,打破用自身的狭隘观念去笼罩和解释宇宙的可笑举动。人类的逻辑还没来得及穷尽原本的世界?我们所道出的“真实”、“客观”,也仅不过是人类的概念表述,是黑洞里的宇宙影像、人类自以为是的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