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鞅如何使秦国由弱变强?

(2013-04-12 08:16:09)
标签:

秦孝公

商鞅变法

战国七雄

取信于民

土地私有制

分类: 历史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始变法。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是最弱的,别的诸侯国都瞧不起它,“六国卑秦,不与之盟”,不愿意和秦国结盟。

可是,经过商鞅的两次变法,秦国“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商鞅到底用什么良策,使弱小无助的秦国变得如此强大呢?

在商鞅变法的诸多条款中,有两点至为重要:

第一,取信于民,诚信待民。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告示把一根木条扛到指定地点,重赏十两黄金,结果没人敢做。商鞅又告示说给五十两黄金,有人就扛了那根木条,结果真的得了五十两黄金。

商鞅的这个举措,我们不能低估它的意义,它是在向民众宣布政府的诚信。一个诚信的政府才能够取信于民,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广大民众不可欺,欺骗一次可以,欺骗多了,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在秦国取得成功,与重建政府的诚信是分不开的。

第二,确立土地私有制。

在变法条款中,允许人们开荒,谁开的荒地就属于谁,除了交纳一些税收外,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想卖掉也可以。这是确保全民就业的举措。

确保个人拥有自己的土地,无疑会调动成千上万的民众开荒垦田,谁不想赶紧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呢?

政府用法律保护农民土地的私有权,农民交给政府一些税收,并向国家输入军队,这是一种契约式的交易。

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就会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努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相应地,政府的收入就会增加,国家就会强盛。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版图不断向四围扩张,就是因为政府能够确保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广大的民众不断开荒置田,然后在上面劳作,在事实上扩大了疆土。

中国人对土地有着本能的亲切感,因为土地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是他们财富的源泉,是第二个“家”。土地养育了农民,大地被称作母亲。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政府,既能取信于民,又能确保民众的经济生活来源,怎会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