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重“利”,也要重“义”

(2013-04-02 08:27:59)
标签:

回报社会

市场竞争

义利观

企业管理

见利思义

分类: 教育

现代企业为何要重“义”?

 

“义”是指符合道德规范的思想或行为,“利”主要指的是物质利益。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市场经济以“利”为追逐目标,没有“利”的驱使和召唤,企业或个人便没有了动力,各个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如果没有利益的约束和规范,也不会有较高的积极性,仅仅靠道德约束和激励并不能激发企业或个人的创造力,在这种情况下,用传统义利观管理现代企业,能否起到积极的效果呢?显然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弄明白这个问题,仅仅宣扬传统的重义轻利,就显得苍白而无力。

在强调道德和伦理的传统社会,人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就是伦理道德,这对于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价值观念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只讲道德原则,忽视经济原则和经济利益的社会,是不健全的,并且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由于西方文明的入侵,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在打破传统道德礼教的同时,树立了新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诉求,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成了人们首要追求的东西,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更是把经济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这种情况下,必然会走向另一极端,即只顾经济利益,忽视社会责任,这样不但不利于社会风尚的提高,对其企业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也是不利的。为此,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把传统义利观融进现代企业管理,实现传统伦理道德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结合,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为了从道理上说明传统义利观的价值,我们不妨了考虑一下,仅仅关心员工们的金钱利益、而不思考其余方面,其后果如何?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勒就曾经设计过这样的管理方法,他认为工人最关心金钱收入,那么,能够增加工人金钱收入的管理就应该是最好的了,比如,工人干活时多余的动作都被简化,全部工资都用计件来算,这样必然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是这样工人就会满意吗?人变成了机器,工人的人生价值、观念信仰等,都被忽略了,人生没有了意义,工作变得枯燥、单调、乏味,感觉上就会很累,因为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间一长,工人就会怠工或者罢工。原来,人是社会的动物,每个人都具有社会属性,工人不仅仅是肉体的人,还是社会的人,是具有情感和心灵需要的人。如果企业仅仅解决工人的肉体需要,而不能解决他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工人就得不到满足,就不会与企业合作,当然也不能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见泰勒式管理模式并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和作用。

中国的传统的义利思想,正好可以弥补泰勒式管理模式的不足。传统义利观强调义利结合,注重个人利益和家族、群体和国家利益的协调,并强调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并不妨碍企业利益的实现,因为每个人都有了精神上的依托,就会减少抱怨,降低企业的管理难度,孔子认为,“放於利而行,多怨”,如果人人争利,为了自己的私欲而相互争夺,一旦有人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种种抱怨,这对于企业当然是不利的,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是有害的。所以,让每个员工不局限于个人的物质利益,而承担更加宽广的家庭、社会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企业本身呢?要求员工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企业应该怎么做呢?企业更应该注重和实践“义”,管理企业应该首先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企业领导者应关心员工的实际利益,不应该把员工当作实现利益的工具,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有些员工年轻时为企业做了很大的牺牲,当年老时,就不能弃之不顾,不能随便克扣他们的工资,如果要实行奖励制度,就要公平公开,不要让辛勤和吃苦能干者失望,更重要的,还要关心员工的情感和精神需求,教育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以身在公司为骄傲。

那么,有人会问,这样“仁慈”的管理方式,能够管理好以逐利为目的的现代企业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真的那样做了,企业业绩的提高对每个人都有了好处,员工为企业工作就是为自己工作,无形的责任心就会在每个人心中升起,这样的企业环境一旦形成,一些缺乏责任心的人也会跟着改变,大家一起努力,企业的整体力量就会大增,每个人都将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之中,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何愁成本不降低,何愁财富不增长?

对待企业内部的员工如此,对待企业外部的消费者也应该如此,危险消费者利益的事情,一点也不做,而要以质量取胜,使消费者放心,这样可以赢得消费者的尊重,提高企业的声誉。现在很多企业为了获得社会认可,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企业利润,一般都很重视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这说明只有为他人和社会着想,才能够实现企业经营的目的。为了长远利益计,企业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要把眼光放长远些。对待其他企业呢?对待其他企业也不能不讲“义”,不能靠打击和不正当竞争获胜,而应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除了做到这之外,企业还应该注重社会“大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获得利润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那么,如此地看重“义”,用如此“重义轻利”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能否正常运转下去并实现自身的利润呢?从道理上讲,以上的叙述已做了论证,比如降低成本,提高员工积极性和企业形象,等等,在现实的企业经营管理中,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作为例证,下面以北京汇通汇利公司的实践为例加以说明。

 

实际的例子

 

北京汇通汇利公司是卖壁挂炉的,解决居民的供暖和生活热水问题,该公司在董事长胡小林的带领下,学习传统文化,使公司领导和员工认识到自身在家庭、社会中的责任,在企业中落实推广贯彻《弟子规》,按照《弟子规》来管理经营企业,并带动公司所有员工落实《弟子规》,按照胡小林的说法,自从2007年学习传统文化以来,壁挂炉每年的销售量不断上升,其业绩超出他本人的想象。

在“义”与“利”的取舍上,北京汇通汇利公司经历了前后不同的转变,最终走上了义利结合、义重于利的道路,这种转变与公司董事长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据胡小林自己介绍,他一直在寻找幸福,在经历了进城、高考、上大学、考研究生、挣钱、出国等等寻找幸福的过程中,得了癌症,从癌症中活过来之后,不思改悔,在做房地产生意过程中,又患了焦虑症,一路折腾下来,胡小林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到底一味追求金钱利益是否值得呢?他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反思了什么是一个合格的人,反思了到底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思了人来到世界上价值,最终开始重义轻利、见利思义。

在过去,几乎每天都要开会,对职工稍不如意,稍不顺眼,就大发脾气,如果公司有哪怕一点点报销上的事情,都得找他签字,对公司所有的支出都仔细过问,对待竞争对手更是处处打击,对客户隐瞒事实,胡小林认为,“过去我们那种想法和做法全错了,赚钱跟那些没关系。”他举例说,在2007年的时候,他们公司卖掉壁挂炉31000台,在过去十年从未达到过30000台,到了2008年,达到了37000台,2009年的生意额达一亿七千万。现在,他从来不开会,仅仅在企业里按照传统文化的思想贯彻管理制度。他认为,过去那种上班打卡,设置指纹、电脑、电话等密码,对职工不信任,把他们牢牢地看紧看严,其结果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只能造成人与人的对立和伤害。

所以,胡小林总结道,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应是合作的,而不是对立和敌对的,相互伤害并不能解决问题,现代企业应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胡小林认为学了《弟子规》之后,发现以人为敌的管理制度是根本错误的,他希望用“爱”来教导和管理员工,让每个人知道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每一个身边的人,存好心,做好事,这样便每天都生活在感谢的心态中,生活在爱的海洋里。

为此,胡小林首先在公司内部推行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思想,不管公司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如何,胡小林都给员工加薪,即便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也要给员工加薪,提高30%-40%的幅度,以达到外企的工资水准,这样就增加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光荣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尊重和善待的。这样善待员工的结果是什么呢?是不是降低了企业的效绩呢?在原来低薪的时候,很多售后工人都跳槽了,每年约38%的工人流走,熟练工人流走之后,再引进的员工还要搞培训,培训年年搞,当然要花去不少的费用,而且,新员工的技术必然差一些,投诉的人就很多,把员工的薪水涨上去之后,按照胡小林的说法,仅有5%的员工流走,就不必引进大批新员工了,这样便节约了一大批培训费用,而且,老员工有经验,在维修时能省就省,为公司节省了不少材料,并且投诉的客户也减少了,公司不但不吃亏,还有了很大的主动权,因为谁都愿意来高工资的地方。

对待自己的员工如此,那么,对待客户又是如何呢?是不是自顾自身,而不顾消费者呢?不是的。胡小林依旧按照传统文化的标准,重义轻利、见利思义。比如,他认为,只有舍了才会得,于是把公司的售后服务部改成“舍得部”,每年拿出100万给经济适用房住户、低保户、下岗职工等,只要有困难、需要帮助的用户,就免费给他们维修,特别困难用户还要给送钱;在对待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上,过去到处揭人短,陷害打击对手,现在公司摈弃了以前的作法;在社会责任方面,公司尽其所能,为社会服务,在2008年雪灾的时候,赣南一个村子的脐橙严重滞销,又加上经济危机,出口减少,所以他们遇到了很大困难,胡小林知道后,买了他们4000箱果子,从而免去了果农们的忧虑。胡小林是如何处理这些果子的呢?他嘱咐下属免费送出去。这样的举动对公司并没有多大的损害,反而为自己赢得了声誉。

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北京汇通汇利公司受传统义利观的引导,不但不跟员工、同行企业争利,而且把自身的利润让渡给对方,回馈给社会,其行为并没有损害企业利润,反而为企业带来了比以往更多的实际利益和好处,赢得了声誉,赢得了顾客,“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事物总是朝着与自身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果仅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员工、消费者利益,这样的企业必然不能够长久,也不能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胡小林带领的汇通汇利公司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不争”、让利等义举,为社会做出了自己应尽的义务,无形中就达到了获取利润的目的。该企业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更进一步,不再以获取企业利润为最终目的,而是以服务他人和社会、传播传统文化、利益社会为根本宗旨,获得利润仅仅成了企业活动的副产品,真是善莫大焉。

 

几点结论

 

第一,在当前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很多人提出并探讨了“企业文化”问题,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良性运行必不可少的软件,提升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软实力所必须的。软实力虽是无形的,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实际竞争力。在过去一段时期内,企业只要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就能够赚取利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高,仅仅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消费需求了,人们更加注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素养,现代企业只有转变管理思路,才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第二,现代企业除了要提升像专业技能、服务、竞争力等硬实力之外,还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这可以从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吸取营养,因为拥有几千年文明的传统中国创造了许许多多值得今天借鉴的东西,比如像传统的义利观推崇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这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运用传统的义利观管理现代企业,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降低管理难度,提高员工积极性和企业的形象等。

第三,把传统的义利观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使每个员工不在把眼光仅仅局限于金钱利益的获取上,让他们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担负起家庭和社会责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抱怨和怨恨。企业本身作为一个实体,更应当注重和践行,不断提高员工薪水,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情感需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竞争同行企业,对消费者负责。企业还应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在获得利润的同时,积极地回报社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