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宰相心态执着佛考验 |
分类: 教育 |
在生活中,我们执着于名利,执着于金钱,执着于权力,执着于财富,执着于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结果很痛苦。 于是,我们认为到头来都是一场虚幻、一场空。于是,我们从书本上或者别人那里学到了“放下”:要放下这一切,看破这一切。 这是不错的。但是,我们虽然不执着于那些了,又开始执着于另外一些东西,执着于“放下”,执着于“空”,执着于“无”,执着于所谓的“道”。 不是执着于这个,就是执着于那个,总是放不下,执着于“放下”,也是放不下的表现,要明白,生活日用,无非是道,吃穿住用行,都是“道”的表现,都体现“道”。 我们放弃“生活”,放弃眼前的事情,去追求所谓的“放下”,所谓的“空”,所谓的“无”,仅仅是舍近求远,舍本逐末,依旧是没有生活于当下,依旧是在执着。 而且,这种执着更加厉害,更具有欺骗性,更让人不易觉察它的危害,因为这样就好像是在从事一项崇高的事业,从事一项救赎的事业。 其实,在本质上,任何执着都是执着,这是头脑的计谋,头脑的狡计,头脑在耍一个阴谋,这个阴谋隐藏得很深,连我们自己都被骗了。 佛在灵山莫元求,灵山就在我心头,佛就在我们的心里,如果不是处于佛的境界,追求什么都没有用,达到了佛的境界,看什么都是佛,看任何人都是佛,当下就是佛国,就是佛土。 相反,则看什么都不如意,看到别人拥有金钱、拥有财富、拥有名位,就认为他们不符合“道”,指责他们为富不仁,瞧不起他们,瞧不起他们,这种心态就不是佛的境界,佛看任何人都是佛。 不管别人做了什么,都是佛示现给我们的一种景象,考验我们动不动心,嫉妒不嫉妒。 看不起别人,指责那些与我们不一样的人,很可能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恨”,因为妒忌,那是一种有分别的心,而且是以“我”为中心的分别心,佛是没有分别心的。 关键是拥有佛的境界、佛的心态,别人的富有、贫困、傲慢、无理,等等,都是考验我们的,都是修行最好的土壤,而不是令我们憎恨或烦恼的种子。 烦恼来源于内心,关键还是要看是不是拥有一颗佛心、一颗悲天悯地的慈悲之心。有了这样的心,看见什么都不会烦恼,只有慈悲。 如果不拥有一颗佛心,即使住在寺庙里,也会烦恼,也会有是非之心、争斗之心、,只是换了一个争斗的场所而已。 神仙之争,盛于凡间,他们不在凡间争斗,不在他们认为的在世俗之中争斗,而是换了一个场所,换了一个包装,换了一个行头,进行着秘密的争斗,文明的争斗。 |
他们看不起世俗的争斗,其实他们生活于一个更大的世俗之中,内心包含的野心更大,他们不是在争夺钱财,而是在争夺人心,有的甚至直接争夺名利,而相互指责。 对我们来说,这些现象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时我们看到那些争夺时,拥有怎样的心态,是否因而生起了憎恨心、烦恼心,也瞧不起他们。 如果我们也瞧不起他们,愤恨他们,我们也与他们一样,处在了同一个水平上,他们也是在考验我们的。 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们在考验我们的心量,考验我们是不是宰相,是不是处于佛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