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好心与“地狱之路”
(2012-06-04 10:16:16)
标签:
运河经济衰退就业机会苛捐杂税杂谈 |
分类: 杂谈 |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提在他的名著《法律》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则“中国寓言”:
古代中国有甲乙两座城市,他们之间由运河连贯,利用运河运货、旅行,成本甚轻;当经济衰退来临时,皇帝为了振兴经济、创造就业机会,下令人民用石头将运河填平。大臣闻言,连忙进谏,但皇帝老子天纵英明,成竹在胸,置之不理。 运河填平之后,皇帝又下令在上面修建道路。他指出,若不修路,甲乙二城人民如何往来,货物怎能畅且流,物流如何上轨道?皇帝真是高瞻远瞩、英明神武!于是有关部门动员数万劳工,夜以继日地修建公路,不但如此,为了商旅的方便,公路两旁还修建了不少客栈,一支巡逻队亦组织起来。强徒出没打劫商旅无日无之,因而有了“纪律队伍”,法庭和监狱就非设不可了。当客栈入伙后,因应旅客的需要,又在客栈附近开设了一些食物店、杂货店、服装店、理发店和鞋店等等,无论官府或商界,都需要增加人员,因此住宅房子一间一间地盖起来。显而易见,这种建设创造了大量就业,市面呈一片繁荣景象。但是,甲乙居民的生活水准则不断下降,原因很简单:①政府为了建设,非苛捐杂税筹措资金不可;②交通费用大增,令物价上升,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与皇帝老子的意愿相违背——他的一片好心便变成了“通往地狱之路”。
经济衰退的表现种种,诸如购买力下降、就业机会减少、内需不旺等等都在此列。此时,不光民不聊生,政府也是心神不宁。于是,政府便出来干预和调控正常的经济生活。每个政府都有这样的功能,也拥有这样的权力,政府与经济的关系一直是如影随形。风平浪静时,人们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政府的作用每每在危机时彰显出来。 《德道经》的作者老子说人们不知其存在的政府才是好政府,这话虽不可信,确有几分道理。就像预言所说,经济衰退来临时,皇帝才能登场露面,“振兴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才能惊动大臣,“连忙进谏”,才能“动员数万劳工,夜以继日”,才能惊动强盗,才能组建一支巡逻队伍,……等等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
这便是政府的作用,也是权力的作用。权力越是集中,越能造成这样的效应。作者说皇帝的一片好心变成了“通往地狱之路”,原因是建设的苛捐杂税、交通费使物价上升,人民负担加重。西汉初期,政府推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结果造成经济的大发展。无论是经济的发展繁荣,还是出现经济衰退萧条,都是很自然的事,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候的自动表现,政府要做的就是尽量少去干预,休养生息。积极的政府未必就是好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