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机器人时代来临,面对“下岗潮”我们能做些什么?

(2016-05-25 11:49:08)
标签:

机器人

下岗潮

就在2个月前(3月15,前世界围棋第一人、韩国九段名将李世石4:1憾负谷歌人工智能围棋软件AlphaGo备受关注的人机大战彻底落下帷幕,但机器人是否会带来“下岗潮”的担忧却进一步在全球蔓延。无可否认,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更多行业的工作已经被机器人替代,而你,能做些什么应对“下岗潮”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d601a98cb595548405b257b902f0f76c.jpg

机器人的崛起,已引发全球失业危机?

2015,一本名为《机器人时代:技术、工作与经济的未来》的书获得了麦肯锡“最佳商业图书”,令人感到不安的是这本书的副标题,英国版为“大规模失业的威胁”、美国版为“一个失业的未来”,这无疑又为“机器人热潮会引发全球失业危机的”话题又添了一把旺火。

作者马丁·福特提出了以下核心概念:

    机器人带来的自动化对蓝领技术工人产生了严重的威胁。由于机器速度更快、操作更加精准,并且成本更低,因此将会取代制造业、农业以及服务业中正在工作的劳动力。

    人工智能则会威胁白领的工作,尤其是在财务和法律等领域。

新的经济危机可能会到来。先进技术将会进一步增大收入和消费领域的不公平程度,并影响消费需求,最终降低经济的活力。

 
http://s13/large/005Zx1FTty71Wv5JxyQfc&690


http://s7/large/005Zx1FTty71Wv6CvRkb6&690

日本智库野村综合研究所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调查了计算机应用对日本国内601种职业的潜在影响。根据设定的标准,如果一项职业66%以上的工作内容可由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完成,即被视作“可被取代的工作”。研究人员计算后发现,日本49%的工作岗位可由机器人完成。

此前,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也在美国和英国进行了类似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位比例为47%,英国为35%

那么,人类真会面临机器人带来的下岗威胁吗?你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抢走吗?

目前的情况是,机器正在迅速抢走原本属于人类的工作

1961年工业机器人出现后,整个全球工业体系开始发生变化,汽车、电子、金属、橡胶等行业的生产制造环节陆续引入了多种类型的机器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机器人行业逆势增长。世界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14年世界机器人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生产使用的机器人总量将由现有的16.2万部增加到42.8万部,而北美地区预计总使用量为29.2万部,欧洲最大的五个经济体总计为34.3万部,中国将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第一使用大国。


2011年日本工业机器人使用行业分布图

毫无疑问,机器人时代已势不可挡的来临。那么你是否会赶上“下岗潮”?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盘点机器人抢走人类“饭碗”的八个途径,文章指出快递业、快餐业、服装销售、超市、运输业、农场、电子产品生产和低技术含量的实验室工作,由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将成为过时工种。 

也有专家分析:机器人可替代性较高的行业主要为两大类:一是传统的制造业,如汽车、电子、机械等流水作业比较规范的行业。二是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危险性高或对人的心理要求较高的行业,如采掘业、建筑、高压带电清洗、防爆、油气管道清淤等。同时,在不少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化使用机器人也能带来明显的成本优势。

对比看看,你的饭碗容易被机器人抢走么?

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我们该如何应对下岗潮?

相比科学家对工业机器人一致的叫好声,市场也迎来部分反对声潮。机器人一旦全面的上岗,是否会造成工人失业潮?是否还需要发展工业机器人行业?

对此,科学家给出了相关的解释:机器人之所以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源自于它出色的功能性。客观上来说,机器人不需要付薪酬,平时只需要简单的维护检查就能出色的完成工作,比起人类来说工作状态更稳定。而且应用于高危险的行业中,能更大程度保障到人员安全,减少工业事故的发生。企业引入工业机器人至工作岗位中势在必行。

http://s12/large/005Zx1FTty71Wv8H2Lpcb&690

工人正在调试“工业机器人”设备

关于如何应对下岗潮,科学家指出: 使用机器人来代替生产流水线作业的操作工人,确实会造成部分人员的下岗,但随之也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机器人操作、维修、装调、设计之配套等新岗位。市场中,普通的机器人售后技术人员月薪可达1万元,而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人员年薪二三十万元也不少见。

企业员工可以往专业化、精英化的方向去发展,企业应该积极的让内部员工参加机器人技术相关的培训留住现有人才。另一方面,我国学校也应重视机器人办学这个大趋势,加紧开办“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能够熟练操控及维护机器人的专业性人才方可应付未来机器人全面应用以造成的下岗潮和用工荒。

未来:人机融合的世界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分析报告认为,崛起中的工业机器人并不会完全取代人力,而会是“人机融合”状态。“智能科技只会辅助和服务人类,而非替代人类。”人力资源专家曹晶荔说。人从生产线上替换下来后,应该更多地去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售后服务、品牌运营等,实现中国制造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笔者认为:面对机器人带来的挑战,真正的趋势是利用电脑、发挥人脑。机器人的研发终究是为了增加人类的工作效率,我们应发挥人类智慧,与机器人优势互补,共同协作,才能达到创作人的初衷,实现它的最大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