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重力研究概况
(2012-06-02 16:00:24)
标签:
服务李瑞金长春反重力能量场杂谈 |
分类: 反重力技术 |
我国反重力技术起步于1978年,已有20余年历史,现已取得了很有希望的进展,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有离心力转换型、 Fag型和虚化再显型几种。
其中离心力转换型在1978年就有长春扬忠秀老前辈的初探论文出现;1982年出现了李瑞金的初始试验模型;之后,又有本文作者连续不同特征的几十个工程动力装置模型的试验面世(本文图片为作者试制的带行星结构垂直倒相的离心型反重力试验模型之一)。
目前该类型实验即将终结,部分已申请专利,前途看好;现在董长军同志的反重力装置也面世,据称效果不错,也已申请专利。
而 Fag类型进展也很好,已完成近 lO0项实验和若干专题研究,是迈向最高级别型的基础,已进入系统工程试制的准备阶段。由于其先进优越性,可望首选成为反常规宇航动力设备和军用交通动力工具。顺便指出,实验中发现Fag类型有特殊能量辐射,这种辐射是迈向高级型基础条件。
Fag型可能将在5年内进入适用化。
再之,物体虚化再显类型其理论共有100余个专题已基本完成,得到了相当相关实验的支持论证。目前得知有三个种类的工程手段能让物质进入能量虚态,使其进入超三维空间而实现隐形和反重力。虚化再显型是物质能量场变换的最高级别阶段,进入到工程化尚需一定的精力和时间,预计10年以内可进入适用化雏形。
反重力的研究和探索是向传统科学的挑战,是艰苦曲折的,同时也是在有前途和诱人的,有志者定不伯牺牲,前赴后继。
今年4月,江苏任世银医师前来四川参观学习反重力装置后,当即就由电磁能爱好转入到了反重力试制,据称按所参观尺寸放大后,预计升力为1000公斤!李瑞金同志见到一平面倒相的离心型核心总成后,称其为异曲同工。而当见到含行星结构的反重力装置时,认为其领先性已无可争议,为我民族自豪。
可以预见,国内将展开一场轰轰烈烈地反重力技术革命。
实现反重力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