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国风·鄘风]载驰
(2014-06-08 19:33:06)
标签:
文化情感健康 |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车马疾驰快奔走, 回国慰问我卫侯。马行归途路悠悠, 行旅匆匆到漕邑。大夫跋涉来追赶, 我心哀伤又忧愁。
没人赞成我赴卫, 要我返回万不能。你们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深远。
没人赞成我回卫, 想要阻止也不能。你们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谨慎。
登上高高的山冈, 采集贝母解愁肠。女子多愁又善感, 各人心里有主张。许国大夫责怪我, 实在幼稚且张狂。
我在郊野忙行驶, 麦子繁盛又茂密。前往大国去求援, 依靠谁来帮我忙。许国大夫君子们, 不要再把我责备。
你们纵有百般计, 也不如我亲自去。
驰、驱: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
许穆夫人是卫宣公之女,出嫁许穆公。眼见卫国覆亡,痛心疾首,前去吊唁,并力图用行动来拯救卫国。此举遭到许国君臣的阻挠,许穆夫人在忧愤之际写下了这首诗。诗中道出一个问题:在国难当头之际,是坐以论道,前怕狼后怕虎,还是义无反顾,起来用行动来拯救。一介柔弱女子和一群五尺男子的言行心态,已在诗中作了披露。危难之际总得有人挺胸而出,左思右想,瞻前顾后,总不如行动有力、有效。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一篇宣言。敢于行动,既可以用来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也可以用来维护某种道义;在维护道义的同时,也就证明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在人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之中,行动是最高的命令。
宣姜的小女儿姬灵灵自小就很聪敏,玩耍时见哥哥们背书写字,耳濡目染,过目不忘,四岁时就背得诗歌,识得百字,宣姜惊讶于她的无师自通,就让她和哥哥们一块进了学,这一学就让她的几位哥哥惭愧之至了;所有的文章,妹妹先会背,所有的字,妹妹先会写,所有的道理,妹妹总先明白。王宫里的先生自是饱读经书,也知道育人教人的道理和方法,每天里是学一半、玩一半,室里识字,室外读书,朝歌城中的殷商古迹,淇水河畔的柳林草地,都成了讲学的课堂;姬灵灵就在这些地方长大,不光学得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见识也非等闲男儿所能比。人也长得十分的漂亮、美丽。因为经常在朝歌城中走动,识得她的卫人就很多了,对于她的美貌、聪慧和学识,大家是有口皆碑,且一传十、十传百,传得周围国君都知道卫国出了这么一个通身灵气的绝色,求婚的也就找上门来了。齐桓公的使者先到卫,讲明了求婚的来意后,卫懿公是心中暗喜,虽说是齐桓公没有带来什么礼物,但齐国那可是当时的霸主呢,经常带着一帮小兄弟组成维和部队的,维持着周各诸侯国之间的和平与安定,和这样的大国攀上亲戚,那对卫国可是再好不过了。许穆公的使者后到一天,带来了二十多只仙鹤,卫懿公一见眼都直了;听许国使者说许国河湖众多,仙鹤遍及,若能结成亲戚,将来年年送鹤,卫懿公的心里就把齐桓公的使者给忘了。有两家国君来求,宣姜很是为姬灵灵高兴,但又不知孩子心里是咋想的,就把姬灵灵找来问问,问她自已愿意去那一国?姬灵灵想了想,答道:“当然是齐国好了,许国远而弱,齐国近而强,当今世上,强者称雄,假若今后有战事发生,找大国帮助,若我在那里,自然事就好办;但若是嫁与了许国,路远国弱,就是我有心相助,恐怕也没那个能力来救了。”宣姜觉得此番见识颇有道理,就说与了卫懿公,可卫懿公不等宣姜说完,忙摆摆手说:“我卫国早年就打出了威风的,周王室尚且尊重我国,何来战事?何况我已答应了许国,这事就这么定了,让灵灵嫁到许国去。”就这样,姬灵灵成了许穆夫人,那许穆公的见识、能力很是一般,也就是跟着齐国后面摇摇尾,国力连卫国也不如,这一下娶到了姬灵灵,并且还是和齐国齐桓竞争得到的,对姬灵灵、(不!是许国夫人了)的尊爱就很到位了,聪明能干的穆公夫人,很快就管上了许国一多半的事了;那许穆公本来就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在外和齐桓公混在了一起,大小事听齐桓公的,齐国干啥他也干啥,齐国打谁他讨伐谁,在内后来也就全听许穆夫人的了,因为夫人不光聪明能干,还写得好诗,这让许穆公非常佩服,也常在君王会际之时拿着夫人的诗出去显摆呢。许穆公给卫懿公送了三次鹤后,卫懿公就死了;送鹤的人回来说卫让狄人给灭了,卫懿公让狄人杀了,卫王室别的人也跑得不知去向,卫国的百姓正四处逃亡;许穆夫人一听就哭了,可也没有办法,不知卫国的人去了那,也就无法帮助他们,只好下令让各边卡,见有卫国人来,一定要善加款待,安置好住处,粮油柴等。后来传来消息说宋国派兵救了卫王室,暂时安置在楚丘,卫国新立了许穆夫人的哥哥申为戴公,许穆夫人的心才稍稍定了下,就想去楚丘探视,可许国的事多,许穆公是片刻也离不开她的,只好等等了。再后来又传来消息说戴公也死了,卫王室成了无主的乱营,许穆夫人就再也坐不住了,不顾手下劝阻,强调来车马和几百兵丁,匆匆朝楚丘奔去。许穆夫人走时,是没有大臣敢阻拦的,可她走后,大臣们就急急的跑去告诉许穆公了,许穆公听说夫人走了,去楚丘看卫国的臣民了,也没了主意,只是坐在龙椅上干着急,口里不停的说:“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大臣们也傻傻的看着他,平时里的事都是许穆夫人拿主意,发号令惯了,她这一走,大家都不知该怎么办了。小半天过去后,才有人弱弱的说:“我看还是把夫人追回来才好。”大伙儿才异口同声的说道:“对!对!对!是要追回来。”许穆公一听,愣了一下,说: “那就追吧,快快快,马上去追。”众大臣一哄而动的跑出了大堂,忙促人驾车,乱七八糟,哄哄拥拥,撵出城去,沿着许穆夫人的车辙印追了开来,只是这一闹腾的耽搁了不少时间,刚上路,天就黑了。大伙儿打着灯笼火把的跑了一夜,也没跑出五十里地来,只到天亮了,才加快了速度,大夫们在车上睡着,车夫们小心翼翼的赶着,跑到天黑还是没赶上,直到第三天早上,才在卫国境内的漕邑追上了许穆夫人,追上后大伙儿就跪了一圈,让许穆夫人的车子无法再动了。这个说:“请夫人速返,大王在家很是想念夫人。”那个说:“请夫人看在许国黎民百姓的份上,不要去管卫国的事了,狄人厉害,若是知道了夫人管此事,定会来祸害许国。”那一个又补充说:“许国国小人少,不是狄人的对手。”更有很多的吵吵嚷嚷说:“恢复卫国,只靠许国是不行的,得从长计议,联合多国的力量,夫人还是先回去和大王商量好再行。”许穆夫人听了半天,口中款款念出这首诗歌。大伙儿见劝不住夫人,但谁也不敢放夫人行走,双方就在漕城耽搁下了,直到第二天传来了消息,说是许穆夫人的小哥哥毁从齐国回到卫了,被齐人推为卫文公,许穆夫人才稍稍放了一点心,答应了众臣,一道回许国,但让大臣们派人把她昨日口占的诗句,抄送给了卫文公。回国以后,许穆夫人是真生气了,十多天都不理许穆公,许穆公读了夫人写的诗后,也觉得此举太不近人情了,心里有了几分悔意,就想着帮夫人一把,带了这首诗去了齐国。齐桓公还是喜欢许穆公的,见他来说事,也就很用心的听了,加上宋国也来求齐发兵驱狄,卫文公也来求救,在读了许穆夫人的诗后,很是感动,即刻下令发兵去了卫国,并带去了很多粮食钱财去救济卫国的百姓。三年后,卫国终于在齐国的支持下复国了。
载 驰---再 弛 /迟 /持,松弛休息是为再次出发,可以走得更远 。迟缓一些更可少出错。失去的亦可再持有。
(能者多劳,智者多忧。患得患失前路窄,心底无私天地宽。忠臣视死无难色,烈女临危有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