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詩經》---[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2014-05-30 16:53:22)
标签:

情感

文化

健康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翻译:

两个孩子乘木舟, 顺江漂流去远游。 时常挂念远游子, 心中不安无限愁。

                           两个孩子乘木舟,  顺江漂流去远游。时常挂念远游子, 该不遇上险与祸?

                                                                              

 注:

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        景:通憬,远行貌。      泛泛:飘荡貌。     景:读为‘迥’,言漂流渐远也。           愿:思念貌。              养(yáng羊)养:心中烦躁不安。
瑕:训“胡”,通“无”。“不瑕”,犹言“不无”,疑惑、揣测之词。

 

     母子之情是人世间天然的、最为牢固的血缘纽带。这一点,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大概是不会改变的。可看出他们对人间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持充分肯定的态度。表情达意本属人的天性,也是诗的功能所在。人们常说,母爱是无私的。这话一点不假。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到孩子长大成人,到孩子闯荡社会漂泊天涯,母亲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既有肉体的,也有精神的。换个说法,母亲是在用她毕生的心血进行创造:创造生命,创造自己的作品。孩子作为母亲创造的作品,虽是另一个存在,另一个生命,却时刻牵动着创造者心。他的荣辱沉浮,幸福伤痛,生老病死,都不能不使他的创造者关注和动心。实际上,母亲通过自己的创造,早已把自己溶入到了作品中,与作品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于是,人间才有了永不会消失的母爱的表达。

 

故事: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卫宣公既是君,又是父,还成了宣姜的夫,三纲成一纲,伋自然就是眼睁睁的看见一个能成为自已新娘的漂亮女子变成了自已的妈;有人说伋很老实,就这样也没说啥话出来;可也有人说伋很愤怒,大骂卫宣公的无耻;想来伋是不会骂的,他那样地知书达理,咋会说粗话骂人呢?可那卫宣公就不这样想了,他是相信伋骂了他的,并且认为伋是会报复他的,他动了废掉伋太子的念头。伋没错的,也很聪明,当然知道了这中间的厉害,他的小心、谨慎和素养,让卫宣公无处发力。伋是在民间长大的,他的养父母教他的就是一个‘孝’字。宣姜很快就给伋生了两个小弟弟,大的叫寿,小的叫朔;寿忠厚些,自小和伋的关系很好,朔奸狡一些,自小就多一个心眼呢;卫宣公是不放心伋的,尽管现在宣姜已和他过的很好;宣姜也操心开她的两个儿子了,总认为伋若继承了王位,她的两个儿子的前程就很不妙;朔是想当太子的,是想着卫国将来的王位坐在他自已的屁股下。这三人一合手,伋的灾难就来了。齐国来约卫国一块去打纪国,卫宣公一看机会来了,就和宣姜、朔商量着让伋去出使齐国,半道上却安排下杀手去野莘等着,那里是去齐国的必经之地。伋没有半点疑心的答应了下来,准备着乘舟前往;可这事让寿知道了,他不愿让心爱的哥哥死于非命,也不愿看见自已的三位亲人犯下大错,寿来到了伋登船的码头,把一切都告诉了伋,并让他快逃。伋是不会逃的,他父亲给他的任务是拿着一个白牛尾巴做的节使旗去齐国为质呢,他怎么会逃?寿一看急了,就也划着个小舟把伋送到了河中央,哀求声中眼泪就掉下来了,两个人在水面上喝起了分别酒,你一碗,我一碗的把伋喝醉了,寿就拿着他的白牛尾巴旗子替他出使了。到了有莘,船必须靠岸的,一靠岸四、五十个人就杀了上来,口口声声的要找使者伋,寿说他就是,那些人就杀了他。伋酒醒后,听说是寿替了他去就急急忙忙的喝令大家撑船快赶上去,可终归晚了一步,寿的死是他不能接受的,他报着一死的心情找到了杀寿的人,让他们把自已也杀了。卫宣公事后就悔了,那个痛心澈骨的感受是别人无法知道的了,一病之后,再也没有起床,一年后就死了。

 

 

(宁忍自己气,莫伤父母心 。家中父母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 。字字句句,蕴涵哲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