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那些事儿》

分类: QQ |
《大语文那些事儿》
因为这两年教育部教材改革,“大语文”概念提出,对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求大大提升。所以说:高考区分度主要在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如果语文方面的理解能力不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简单来说,“大语文”包括了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在内,它更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中汲取精华,培养每一个孩子文史哲艺的综合素养。
我们这套《大语文那些事儿》就从字词、古诗、古文、阅读、写作五个方面来为孩子们详细讲解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
说到字词我们很容易就想起最早的字就是我们的象形字,它是按照这些图形符号画出来的,包括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和器物。我们这本《字词魔法课》不仅会告诉孩子们这些字的来龙去脉,还会融合典故把这些字词相关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这样就非常方便孩子们理解记忆。比如在讲炎黄子孙这四个字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逐鹿之战的故事。还要很多字的理解不仅需要我们知道出处,还可以学到相关的成语,比如谈到沐浴的“沐”,我们就会想到栉风沐雨,这个成语就来自《庄子》,“沐甚雨,栉疾风”。这句话说的就是大禹治水不辞辛苦,以骤雨洗头,用疾风梳头。说到沐我们还会了解到沐猴而冠这个成语,这个词形容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上并不是,比喻不敢其本质,虚有其表,更显滑稽可笑。
在《阅读洋葱课》这本书中作者从阅读题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为我们详细揭晓阅读的秘密。说到阅读我们一定还要了解修饰手法、表达方式等,旮旯老师敲黑板划重点为孩子们详细剖析阅读的重难点。旮旯老师在《古诗线索课》中带我们一起领略山水诗、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田园诗、怀古诗,古诗里的意向、典故、手法将会一一呈现。
在《古文串烧课》这本书里我们会看到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我们学习的小古文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句子,以及需要了解的典故。我们知道刘禹锡有一首《乌衣巷》里面有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谢两家人从古至今都是非常厉害的家族,那这两家人到底哪家更加厉害呢?想当年谢家去王家选女婿的时候,王家当时一品以上官衔的有十五人,五品以上的有一百六十一人,可是谢道韫却说“怎么能将我嫁给王家,太普通了。”可想而知谢家在当时比王家厉害多了。很多小古文里都可以看出弦外之音,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句“谢家之宝树”说的就是谢家的孩子就像一颗颗珍奇的树种一样,个个玉树临风。所以说小古文中蕴藏着无数小秘密等着孩子们来一起探索。
《写作点睛课》这本书详细的介绍了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几种文体的具体操作写法。很多时候我们写作的时候抓耳挠腮只是因为我们缺乏素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缺少想象。国外很多作家特别是意识流派的作家,写出来的小说就大开脑洞。我记得高中有一篇课文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他从冬天炉子里的火,想到了城堡塔楼上飘扬着的一面鲜红的气质,想到了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的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最后我们发现这个斑点原来是墙上的一只蜗牛。所以说写作素材很重要,想象力也很重要。
说到底大语文涵盖的内容特别多,字词、古诗、古文阅读和写作其实都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我们多阅读,多理解、多练习才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在做题和写作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这本书将带领我们深入了解语文大世界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