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诗歌原创 |
人往高处走(诗十二首)
文/陈红为
人往高处走
最高的山
只有一条路
当站在山顶俯视大地的时候
逆流而上的河流
已经改道
那里的瀑布不结冰
喝下的源泉
丝毫没有改变那里的澎湃
它们今世就没想回来
不像你
喜欢水,离不开水
却一心想成为一块石头
养目镜
我是幸运的
一直没有戴近视镜
近来看书,有点模糊
我还是不愿意戴上老花镜
我怕一旦戴上,就摘不下来
我喜欢戴养目镜
有颜色的那种
浅黄色和浅蓝色的
这样可以淡化那些绘声绘色的描绘
也就淡化了我的焦虑和诘问
瀑布
没冰没雪的山顶
流淌着水
这些地下深处的隐士
仍在闭目养神
睁开眼睛的同时
呈现壮观
它们都很渺小,数量众多
前赴后继
父亲的习惯
父亲往手心里一吐唾沫
说明开始干活了,那劲头
像要把大平原翻个个儿
收棒秸
三百多米的地头不带直腰的
耕地耙地
家里最好的两亩水浇田
十点前弄完
说是为了保墒
他刨下的棒秸根须最长
为了耕地耙地的时候省力
后来秸秆还田
父亲也老了
他把大平原翻了几十页
没有留下一行字
责任田承包书的签字
也是母亲代签的
他只是按下了带着唾沫星子的红手印
父亲和伞
我进屋的时候,四个姐姐都在
父亲示意不要收起雨伞
外面雨又紧了些
父亲又示意我把伞举一举
几滴水流下来
很快隐没在他满是褶皱的脸上
他的眼里闪过瞬间的满足。他的手
抬了一下
我把伞面靠过去
他摩挲着绷紧的伞面
有一种自豪感。雨
总是让久卧病床的父亲有些兴奋
他需要休息
我把雨伞收起来
放在皮包骨头的两腿旁边
手柄在胯骨的位置,以便父亲醒来
随手可取
大瓷碗
经常贪玩错过饭点
悄悄溜回家,两个大馒头
半碗咸菜
像吃一顿大餐
像一个少年急切长成一只大瓷碗
碗底的白接近暗黄
上部全黑色
碗口不是标准的圆
颜色还是这个颜色
不过如今的瓷越来越精致
成为了一种摆设
黄河入海口
云头回首
像想象中黄河入海的样子
天空中的黄河入海口
身后大片的清白
风起云涌。高远的源头
在天边。黄河水流入大海
像一个人展示广阔的灵魂
入海口的水
一部分升上天空
少而又少,所以不曾有一海的雨水
欢快的黄河水,流入大海
大海
还是让他回了一下头
三只眼睛
诗人的第三只眼睛
一直在凝视
另外两只眨着的眼睛
一只顽皮,一只假寐。三盏红灯
紧紧抓住高楼顶部
成为大地耀眼的光亮。就在上方
一颗明亮的星星
缓缓移动
飞鸟
目所能及的天空
有树木,高楼和飞鸟
树和高楼根植于大地
上面有鸟巢
沙漠上空的飞鸟
像“肉夹馍”里肉
它不是准备被谁吃掉
而是准备吃掉裹在里面的行人
读应物兄
应物兄
我不知道你的具体身高
你晚霞中的影子
也不会有九十万字这么长
耗费这么大的精力
让读者和你一起去建个儒学研究院
还建错了地方
这期间,你被迫耍过流氓
这对你的情怀,并没有影响
应物兄的自言自语
已成习惯
偶尔会秃噜出来两句
形成对话也顺理成章
回忆以及猜测
像白马,也像白狗
更多的时候是白云
这样看来,还是他的话最多
不只是关于孔子
更多是围绕儒学转的人们
孔子养活自己
也养活他们
更应该养活文字
蜜桔
黄橙橙的果实
布满沧桑和柔韧
心头多肉
纯洁、鲜红,慈悲、完整
酸酸甜甜,实实在在
停留在舌尖
多像当下充实的生活
诗意的孤独
孤独弥漫诗意的空间
低头看自己的手
手攥着想象中的工具
打开一扇门
乌云和暗礁与自己无关
灯塔射向墙面的裸体
没有床和草地
那是一张与肤色一样的纸
站立起来的线条
无精打采,看到什么颜色
身体就变成什么颜色
所有带框的物体都在放大
椅子大过房间
礼帽高过楼顶
收放竹帘的绳子
拉住满满的月亮
她表情木讷
比骷髅多一对眼球
比铠甲多一层皮肤
她本应赤身裸体
只是少了一个人
一片俯视的云朵
错把山顶的树
当成了近邻
没有好果子吃
那些摆设已经腐烂
生活凌乱不堪
时刻会误入旋风的风眼
被连根拔起,曾经的欢娱
像燃烧的炉膛通向漫长的烟筒
在内壁缠绕千丝万缕
那些忘记的东西
形成峭壁、细雨、无名花
和一个黑暗的窗口
无限充满神秘
一个活人肩上有猫、脚边有狗
也能够复活
只是没法复制一双翅膀
那些羽毛被绑在一根棍子上
不停刷新不同的平面
那棵仙人掌永远是新的
它的刺,刺破一切尘埃
各种颜色的质子、原子、分子
可以永远不真实
永远不落地。大山
是谁的太师椅
只能怎么放便怎样坐
盛装孤独
个人简介:陈红为,笔名唯虹,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于文学期刊及入选多个诗歌选本,曾获第二届长河文学奖等多个诗歌奖项。著有诗集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