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艺教案

(2015-03-11 11:19:09)
标签:

佛学

分类: 校本课程

                                                          陶艺教案

泥条盘筑成型法 

实施目标

1、认识陶艺的制作工具,初步了解陶艺风格特点和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体会陶土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通过图片欣赏,视频演示,教师演示,小组研讨等手段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初步的陶艺造型手法——泥条盘筑成型法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表现一件有自己风格特点的陶艺作品。

3、通过对陶艺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紧迫感。通过图片欣赏,把学生带入陶艺的天地里,去感受陶艺作品的美,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的热情。

实施方案:

     把主题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在三个课时内连续进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作品的表现形式,了解我国陶艺的悠久文化历史,了解陶艺造型的几种简单方法,并学习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设计和表现一件有新意,有特点的陶艺作品。

第一阶段:欣赏分析作品,体会陶艺形式美,学习表现手法。

通过欣赏图片,欣赏陶艺作品,分析了解陶艺的表现形式及美感特征,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陶艺作品成型的方法。

通过小组研讨,分析泥条盘筑成型的表现方法,结合教师的演示和视频播放的片段,总结出泥条盘筑成型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方法。

第二阶段:动手操作实践

1、通过尝试,体会泥性

通过揉泥、练泥,体会泥巴的泥性特征。

2、通过实践,掌握技术

通过简单的盘筑,体会泥条成型方法的操作过程和技术要领。

3、分析并拿出设计方案

结合欣赏到的作品,分析造型特点,设计自己作品的具体形象,体现出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使作品达到个性化的表现风格。

4、实践操作,制作作品

按照自己的设计形式,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表现陶艺作品。

第三阶段:相互欣赏,分析评价

1、组内欣赏,分析评价

2、个人汇报,展示个性的陶艺创作作品

3、学生评价,倾听他人的呼声

4、教师点评,给予鼓励与指导。

第四阶段:交流学习体会

1、组内交流,各抒己见。  

2、小组汇报,谈谈活动收获。

 

实施过程

活动一:欣赏名家陶艺作品图片,感受陶艺作品的美。

1、课件中展示一组名家作品图片,欣赏彼得·沃克斯、梅森·约翰、温·黑格比等名家的作品,体会陶艺造型所蕴含的特殊魅力。

师: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表现的吗?

生:用泥土;是玻璃的;木质的…… 师:是用陶泥和瓷泥制作的。

师: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体会?

生:感觉比较抽象,比较现代。

教师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2、课件展示我国名家的作品

欣赏王锡良、秦锡麟以及陶王邢良坤的作品。感受中国现代陶艺大师的风格。

3、展示欣赏我国古代较有名气的几件陶艺作品

欣赏秦兵马俑,唐三彩、青花瓷等作品,体会我国古陶瓷艺术的魅力。

4、学生作品欣赏。

欣赏学生的陶艺作品,会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到和自己比较贴近的创作方式和思路。

交流讨论

1、在小组内讨论刚才欣赏的国内外古今陶艺作品,说说有什么体会?

2、小组汇报,说说对陶艺的感受和认识。

 

活动二:

感悟泥性。让学生通过亲手玩泥,体会泥巴的特性,为进一步制作作品打下基础。

1、出示图片,孩子们玩泥巴的情景,让学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最初的兴趣。——这是一组孩子们玩泥的照片,看!他们玩的多尽兴。喜欢玩泥是人的天性,有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教师亲自拿起泥巴,进行练泥和把玩,随手作出个小动物或是小杯子,让学生感受初步的制陶乐趣。提示学生,陶艺作品的表现方式很多,泥巴的可塑性也很强,这就是泥巴的魅力所在。

3、实践操作:每人拿出一块泥巴,随便玩弄一阵,看看能不能也随手捏个简单的物品。

交流讨论:通过玩泥巴,你体会到什么了吗?说说泥巴有什么特点,要怎么玩它才听话?

生:泥巴可以通过揉、搓、等手段改变其形状,还可以用工具来为泥巴塑型。泥巴沾水过多,就会过软,不好控制……

 

活动三:

学会控制泥巴。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技巧控制泥巴,掌握初步的练泥、擀泥、搓泥的方法。

1、演示练泥的方法

学生尝试练泥,掌握练泥的技术。

2、演示捏塑方法

随手演示一个小刺猬和小碗的捏制方法,让学生学会捏塑成型的方法,感受捏制的乐趣。

3、演示搓泥条的方法

学习搓泥条的基本技巧,感受泥条成型的大体风格。

4、简单演示擀泥板的方法

认识泥板的擀制方法和了解技巧。

操作实践:尝试选用喜欢的2——3种方法进行操作,体会操作的乐趣。

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玩”的体会,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表现形式,谈谈自己的操作经验。

 

活动四:认识陶艺工具,学会使用工具。

1、用工具去处理一下陶泥,看看能产生什么变化?

学生尝试使用工具,并说出每种工具能产生的不同作用和效果。

2、教师介绍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工具,总结出工具的用途,能加深学生对工具的认识,加上老师的进一步讲解,会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活动五:学习泥条盘筑成型的具体表现技法。

1、通过视频和教师的演示讲解,让学生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步骤。教师在操作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① 盘筑泥条的操作步骤。

② 具体操作手法。

③ 如何使作品制作的坚固?如按压的方法,泥浆的用法等。

④ 如何让作品产生变化,如:整体造型上的变化,镂空添加手法产生变化,保留泥条本身特有的肌理效果或是刮平或是采用其它手法,让作品产生变化。

2、欣赏课件中的作品,看看用了几种不同造型和变化的手法表现的泥条盘筑的作品?通过欣赏,启发学生打开思路,以便在设计中采用更加灵活,适合自己的方法。

3、思考与设计。

交流讨论:

① 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陶艺作品?

② 制作中将采用什么创意手法?如有的可以在整体造型上产生动感,有的可以采用镂空,添加等手法,使得作品富于变化。

③ 相互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其它同学看看是否可行,有什么可以借鉴或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活动六:动手实践操作。

1、制作一件以泥条盘筑成型法表现的作品,形式要新颖,制作坚固,有自己的创作风格。

2、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进行作品的拍照,为讲评做准备。

4、课件展示烧制过程和名家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对陶艺产生持久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成果

1、每个同学在课程结束时都能完成12件作品,作品的表现形式以泥条盘筑成型法为主,可以适当结合其它形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2、成果展示,包括小组内的成果展示和全班的成果展示。

 

 

活动评价

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自评与学生的互评紧密结合起来。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教师可以对全班同学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作描述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某些同学的发展和变化给予积极的鼓励。在整个主题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案。活动成果展示之后,应鼓励学生把活动过程中和后续活动中产生的疑问和想法提出来。

1、学生自评。

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述出来。

2、学生互评。

展示作品分两种方法

    拍好的照片通过大屏幕展示,全班欣赏评价。

      对于比较突出的作品,需要进一步展示的作品,拿到前面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细节部分。

3、教师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着重表扬鼓励学生的较有特色的创作意图,同时也要提出来部分作品的不足之处,并和同学一起探讨修改意见。

 

交流学习体会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相互交流讨论本节课的成败,总结经验。小组汇报本组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案例实施的分析:

1.从陶艺课的教学角度出发,这样教学案例是有利于每一位学生掌握制作技能,并能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整个课堂气氛处于生动活泼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得进一步发展。

 

本课引发的思考:

1.开设陶艺课,有利于促进我国陶瓷的发展,繁荣与复兴。

2.陶艺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充分锻炼,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是一门集雕塑,绘画艺术于一体的需要创造灵感成为一体的艺术课。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的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通过安排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探求兴趣。

陶艺教案:美丽的树

一、活动内容:《美丽的树》

  二、活动要求:

  1、通过身体表现,激起学生徒手制作去表现树干的形态。

  2、巩固泥塑中的搓条、捏接的技能技巧,并尝试用落叶来装饰树干。

  2、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泥、泥工板每人一份。

  2、课前学生去户外观察过树,并拾好大量的叶片小的落叶.

  四、活动指导:

  (一)带领学生赏树,并进行游戏“变变变”,引导学生用身体将树干的各种形态表现出来。

  “小朋友,树是千姿百态的,树上的树枝也是向各个方向伸展的。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树的游戏“变变变”,用我们的身体来表现树的形态。小朋友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找伙伴一起来做一棵树,看看哪棵树最漂亮。”学生游戏,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的用身体表现各种树的各种形态,并及时给予肯定及表扬。

  (二)学生大胆的动手尝试制作树干,教师巡回查看。

  (三)教师请个别学生示范制作树干。(搓条成树干的;双手捏泥做成树干的)

  教师在请个别学生示范时,教师在旁给予适当的解释说明,告诉其他学生这种方法的技能技巧,及注意的问题。(如个别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可以直接请该学生边示范边说明。)

  (四)学生再次制作树干,并加树枝及树叶。

  1、要求学生大胆的去取泥塑造树干的外型形态,表现出树干的千姿。

  2、鼓励学生用泥来做树枝并与树干连接,提醒学生注意树枝与树干的关系。

  3、学生用在户外地上拾来的树叶插到树枝上。

  (五)、将学生展示出来,大家互相欣赏,讲评。

  (六)、以开一个树的展览宣传会将学生带出活动室。

  “小朋友做的树都很好看,那你们知道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用吗?”学生自由发言,“哦,原来树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可得好好宣传宣传。走,我们用我们做的树去开个树的展览宣传会。”

陶艺活动:有趣的泥巴

设计意图: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创作不再是陶艺家的专利。“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而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这么简单的活动却能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让孩子们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在学生期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戏中的宝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让学生能够感受陶艺的魅力,并结合课件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对陶文化的热爱。

  准备:陶泥 陶艺课件 陶艺实物 陶艺工具若干 背景音乐

  过程:

  一、学生听音乐入活动室。

  二、教师逐一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并进行发散性思考。

  1、出示课件一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二

  现在又像什么了呢?(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课件三

  现在有变成什么了呢?(学生自由回答)

  它是装饰在什么物体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会有什么样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长长的;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呢?

  教师小结:哦,原来陶罐上还可以装饰这么漂亮的花纹啊!

  三、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艺实物,让学生去看;去触摸;去欣赏。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很多的陶艺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从形状和花纹去观察和欣赏)

  2.出示陶艺课件,学生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

  你们瞧,我这儿还有更多的陶艺作品。(教师介绍个别作品)

  四、学生创造性地装饰陶艺作品(加背景音乐)

  1、师: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现请你们来装饰一下,让它们变的更漂亮!

  2、学生分组合作装饰陶艺,教师鼓励学生用上陶艺工具。

  五、活动结束

  你们真棒,作品太美了!现我们拿着我们的作品请其他小朋友来欣赏!

  自评:

  优点:

  1.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学生们在本活动中能尽情地想象、猜测、描述、表达。

  2.本活动的各环节都很清晰,层层递进,让学生们从欣赏图片到欣赏事物到欣赏大师作品再到动手操作。陶艺的魅力不断影响着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对陶文的热爱。

  3.课堂气氛较好,学生、教师、陶文很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不足之处:

  1.由于准备不是很充分,将欣赏大师作品这一环节漏掉了,所以只能将它移到最后一环节。

  2.大师作品的图片不够丰富与美观。

  3.装饰材料不够丰富。

  建议:

  可收集制作陶罐过程,将它与欣赏陶艺作品相结合。

陶艺:小狗闹春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泥塑造不同的小狗形象,初步学习一些简单的装饰方法。

  2、通过对小狗的装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乐意进行陶艺活动,体验泥塑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小狗的图片、具有新年气氛的音乐。

  2、紫沙泥人手一份、泥工板、辅助工具、毛巾等。

  3、学生事先穿好陶艺服。

  难点与重点: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装饰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今年是什么年?(狗年)

  2、狗有很多品种,你知道有哪些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小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狗的不同之处)

  今天我们一起用泥来做各种各样的小狗,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请学生说说小狗身体各部分的形状,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按头—身体——尾巴等顺序用泥塑造出“小狗”的基本外形。

  2、请学生说说想把这只狗做成什么样的小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讨论装饰的方法)教师选一方法对“小狗”进行装饰。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1、现在这已经有一只“小狗”了,现在请你们也来做一只可爱的“小狗”,可以利用你身边的辅助工具进行装饰。

  2、鼓励学生大胆取泥,进行制作,并能大胆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四、“小狗闹春”

  1、请个别学生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播放喜庆音乐,请学生手拿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演。

陶艺教案:漂亮的家具

一、活动要求:

1、通过活动,激励学生说、做,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表述的能力。

2、巩固陶艺活动的各种制作技能及使用工具的技能技巧。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家具的多媒体展示--VCD一盘。

2、泥、泥工板、泥工辅助工具若干。

三、活动指导:

(一)谈话引题。

教师与学生共同交谈家里有什么家具?又有什么用?

(二)观看家具的多媒体展示--VCD,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三)学生动手尝试制作家具,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取泥塑造家具,鼓励学生大胆去设计外型各异的家具。

2、提醒学生尽量保持地面及桌面干净。

3、鼓励幼二间相互交流制作方法和思路,学生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寻找伙伴合作制作。

(四)“家具展销会”。[学生园教案网 www.chinajiaoan.cn]

1、请每位学生围成圆圈坐好,并将作品放在自己的前面。

2、逐个轮流的介绍自己设计的家具名称及特色。

3、学生间相互欣赏和评价。

(五)将学生制作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要求做好的学生自觉整理。

 

 

陶艺:神奇的飞毯

活动目标:

     1、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制作陶艺飞毯。

     2、激发学生对陶艺制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紫砂泥、泥工板、陶艺服。

     2、辅助工具:印花工具(小雪花积塑、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小玩具、小图钉)几何图形模具(硬币、扑克牌折成的三角形、)等。

     3、成品---神奇的飞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小朋友都很喜欢装饰品,今天刘老师带来的装饰品可神奇了,不管是把它悬挂厅堂还是铺在走廊上,都会使屋子装扮得热闹又漂亮。它是什么呢?

 

 二、欣赏各种陶艺飞毯艺术。

     1 出示各种飞毯让学生观察。

 老师:“你们喜欢这些地毯吗?这些地毯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是什么样子的花纹?花纹是一样排列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毯有圆形的、方形、椭圆形、正方形、菱形、半圆形等。上面的图案不同,有动物的、有花卉、有水果的、有花纹。

     2、师:“你们知道这些地毯是用什么工具做出来的?

 

 三、介绍陶艺飞毯制作方法。

     先选择一块紫砂泥,用撮的方法将泥撮成又有粗又长的长条,然后用小雪花片或带有凹凸不平的小玩具来装饰四周的花边,中间可以用小鸡的印画工具,有的小鸡正展开翅膀玩前跑,有的小鸡好象正在捉小虫,有的小鸡好象吃饱了,有的累了正在休息、、、、、、

     这样的图案喜欢吗?

 

 四、学生制作飞毯。

     1、“那你们想做什么样的地毯?请学生说出自己想法。

     2、交待要求,学生操作。

     “快要过新年了,你们也来做条飞毯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喜气洋洋呢?”鼓励学生创作,引导学生塑造出不同图案的飞毯。

 

 五、结束。

     完成后放于陶艺角一起展览。

 

 

陶艺教案:好玩的泥板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牙签、瓶盖、麻布等不同的装饰工具塑造泥板的不同形象;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泥板塑造出丰富、生动的形象;

3、正确使用装饰工具,注意活动时的卫生与安全。

活动准备:

1、泥工板、泥人手一份,抹布一组一条;

2、牙签、瓶盖、麻布、树叶等陶艺工具若干;

3、学生已经有过擀泥的经验;

4、幻灯设备,电视机。

活动指导:

一、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吃过面条吗?(吃过)那你们会擀面吗?(学生自由回答并大胆讲述经验)。

2、出示泥,教师示范擀面,边示范边引导回忆擀泥的经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学生擀泥,教师巡回调查学生的设想。

1、分发泥,鼓励学生正确擀泥:取大块泥,通过团圆→压扁→铺板→用擀泥板擀泥;

2、要求学生在擀泥时,要将泥擀得厚实一点、均匀一点;

3、教师巡回指导,并调查学生对泥板的形象构想,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完整自己的构想。

4、教师小结:刚才,我调查了小朋友们对塑造泥板的形象构想,由手提包、有手机等等,我希望接下去你们能够发挥你们的本领,完成你们的构想。

三、学生开始创作。

1、分发牙签、瓶盖、麻布、树叶等装饰工具和材料,鼓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牙签、瓶盖、麻布、树叶等工具辅助塑造自己的泥板形象,也可以自由选择同伴搭配组合进行创作。

2、教师提醒学生正确使用辅助工具,注意使用时的卫生与安全。

3、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学生的创作,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使其有信心继续创作下去。

四、利用幻灯机放映学生的作品,组织欣赏学生的作品,并集体评价。

1、出示幻灯机,放映学生的成品,并请学生自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要

求学生表明自己的合作伙伴和设计意图;

2、教师表扬部分作品出色的学生,鼓励所有学生再接再厉,努力做到更好。

3、将学生的泥板作品展示在泥工区,供学生之间、亲子之间互评,发表宝贵意见。

 

陶艺活动:有趣的泥巴

 

设计意图: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创作不再是陶艺家的专利。“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而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这么简单的活动却能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让孩子们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在学生期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戏中的宝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让学生能够感受陶艺的魅力,并结合课件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对陶文化的热爱。

准备:陶泥  陶艺课件  陶艺实物  陶艺工具若干  背景音乐 

过程:

 一、学生听音乐入活动室。

 

  二、教师逐一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并进行发散性思考。

    1、出示课件一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二

    现在又像什么了呢?(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课件三

    现在有变成什么了呢?(学生自由回答)

    它是装饰在什么物体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会有什么样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长长的;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呢?

    教师小结:哦,原来陶罐上还可以装饰这么漂亮的花纹啊!

    三、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艺实物,让学生去看;去触摸;去欣赏。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很多的陶艺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从形状和花纹去观察和欣赏)

    2.出示陶艺课件,学生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

    你们瞧,我这儿还有更多的陶艺作品。(教师介绍个别作品)

    四、学生创造性地装饰陶艺作品(加背景音乐)

    1、师: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现请你们来装饰一下,让它们变的更漂亮!

    2、学生分组合作装饰陶艺,教师鼓励学生用上陶艺工具。

    五、活动结束

你们真棒,作品太美了!现我们拿着我们的作品请其他小朋友来欣赏!

自评:

优点:

     1.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学生们在本活动中能尽情地想象、猜测、描述、表达。

     2.本活动的各环节都很清晰,层层递进,让学生们从欣赏图片到欣赏事物到欣赏大师作品再到动手操作。陶艺的魅力不断影响着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对陶文的热爱。

     3.课堂气氛较好,学生、教师、陶文很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不足之处:

     1.由于准备不是很充分,将欣赏大师作品这一环节漏掉了,所以只能将它移到最后一环节。

     2.大师作品的图片不够丰富与美观。

     3.装饰材料不够丰富。

建议:

     可收集制作陶罐过程,将它与欣赏陶艺作品相结合。

 

 

陶器欣赏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欣赏千姿百态的陶器造型和陶器体上美丽的图案花纹。

 2. 培养学生欣赏陶器的能力和习惯。

 

活动准备:

 1. 收集几只特殊造型的陶器,在教室内布置“陶器展览”;

 2. 收集图片并制作成课件、并准备好有关陶器制作的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1. 引导学生参观“陶器展览”

     1 欣赏陶器的造型: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造型别致的陶器,并问其形状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陶器的形状,如:有细长的、有敦实的、有线条光滑的、有带棱角的……

     2 欣赏陶器的图案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陶器上的图案。

     陶器上有的有美丽的图案,有的陶器图案是对称的,显得很古朴,有的在瓶口和瓶底还装饰了花边。

 2. 引导学生欣赏陶器

        播放课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欣赏陶器作品的魅力。

     教师从造型和花纹图案上逐一分析几只陶瓶,使学生对欣赏花纹有一个初步的具体的印象。

 3. 让学生观看陶器制作的过程

     教师重点介绍陶器是我国传统的精美的工艺品,它是用一种特殊的泥加工成泥坯,吹干后烧制而成的,这种陶器有灰、褐、棕等,深受人们的喜爱。

     通过录像,让学生了解陶器制作的全过程。

     教师引导小朋友要向艺术家爷爷学习,做时要大胆、有力、并且要细心爱动脑,这样才能做出很美的作品。

 4. 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欣赏了陶器,我们回家找一找自己家里有没有这些陶器,它的形状图案美吗?小朋友是不是还能在别的东西上找到美丽的形状和花纹吗?

 

陶艺教案:美丽的树

一、活动内容:《美丽的树》

 

二、活动要求:

    1、通过身体表现,激起学生徒手制作去表现树干的形态。

    2、巩固泥塑中的搓条、捏接的技能技巧,并尝试用落叶来装饰树干。

    2、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泥、泥工板每人一份。

    2、课前学生去户外观察过树,并拾好大量的叶片小的落叶.

四、活动指导:

   (一)带领学生赏树,并进行游戏“变变变”,引导学生用身体将树干的各种形态表现出来。

    “小朋友,树是千姿百态的,树上的树枝也是向各个方向伸展的。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树的游戏“变变变”,用我们的身体来表现树的形态。小朋友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找伙伴一起来做一棵树,看看哪棵树最漂亮。”学生游戏,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的用身体表现各种树的各种形态,并及时给予肯定及表扬。

   (二)学生大胆的动手尝试制作树干,教师巡回查看。

   (三)教师请个别学生示范制作树干。(搓条成树干的;双手捏泥做成树干的)

    教师在请个别学生示范时,教师在旁给予适当的解释说明,告诉其他学生这种方法的技能技巧,及注意的问题。(如个别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可以直接请该学生边示范边说明。)

   (四)学生再次制作树干,并加树枝及树叶。

    1、要求学生大胆的去取泥塑造树干的外型形态,表现出树干的千姿。

    2、鼓励学生用泥来做树枝并与树干连接,提醒学生注意树枝与树干的关系。

    3、学生用在户外地上拾来的树叶插到树枝上。

   (五)、将学生展示出来,大家互相欣赏,讲评。

   (六)、以开一个树的展览宣传会将学生带出活动室。

“小朋友做的树都很好看,那你们知道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用吗?”学生自由发言,“哦,原来树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可得好好宣传宣传。走,我们用我们做的树去开个树的展览宣传会。”

 

大班陶艺活动:垃圾箱

活动背景:

  在对孩子们进行保护环境的主题教育中,他们发现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分类垃圾箱。他们发现生活中已有的垃圾箱,比如:果皮垃圾箱、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它们的类别太少,使我们投放垃圾不是那么方便,而且不环保。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方便我们的生活,孩子们萌生了设计分类垃圾箱的念头……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分类垃圾箱的形状和分类标志。

2、能大胆地设计出造型各异、标志鲜明的分类垃圾箱。

3、懂得欣赏同伴的作品,分享制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制陶的工具,学生人手一份。

2、实物投影仪,生活中的垃圾、垃圾箱图片若干。

3、生活中的一些垃圾。

活动过程:

▲ 观看生活中的照片,回答问题。

“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生活中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照片中都有什么?”(垃圾)

“这些垃圾都被扔在哪儿?”(路边、河里、小区里、地上……)

“垃圾被扔在这些地方,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有难闻的味道、破坏了环境、污染了环境……)

“那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把它们扔进垃圾箱)

“是所有的垃圾都放在一起吗?”(不是,要扔进分类垃圾箱)

一、了解垃圾的分类,在已有分类垃圾箱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多、更方便的分类垃圾箱。

▲学生说生活中见过的各种垃圾箱。

▲学生讲述生活中的垃圾箱的形状?垃圾箱上的分类标志?

▲学生大胆地设计生活中没有的分类垃圾箱,重点是分类垃圾箱的形状和标志。

▲学生为老师带来的一些垃圾进行分类,如纸类垃圾、玻璃类垃圾、有害垃圾等等。

二、学生用陶艺的形式表现出他们自己设计的各种分类垃圾箱。

▲和学生一起回忆我们制陶的方法、技巧。

▲学生制作各种垃圾分类箱,老师巡回指导。

▲让先完成作品的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对方的作品。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个别点评。

三、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们带上你们完成的分类垃圾箱,把它们放到学生园你认为合适的一个地方,用来提醒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要分类投放垃圾,这样会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陶艺活动:船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泥板、泥条、手捏等不同的方法制作船,表现船的特征。

2、能用多种方法装饰船,体现船的各种不同用途。

3、能充分想象,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

1、家长与学生共同收集船的模型、图片等资料,在活动室内布置船模展览。

2、学生对船的种类、特征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

3、实物展示台、泥、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玩《小海军》的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讲述船的特征。

⑴小海军们开着小炮艇保卫祖国守边疆,你们真神气!除了小海军开的炮艇以外,你还知道什么船?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讲述)

⑵教师小结。

3、教师交代制作要求,学生制作。

⑴你们想用泥来制作船吗?

⑵做的时候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作船,想一想你准备做什么船,作品要做大些,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在做好船的大概形状后再大胆地用工具或泥条、泥片、泥球等来进行装饰。

4、活动评价。

⑴师幼共同汇总船的多种表现方法。

你做的是什么船?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⑵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⑶对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下次能用更多的方法来制作船。

 

陶艺活动:树叶印画

 

设计思路:

散布回来,孩子们玩着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树叶在泥板上印画各种漂亮的花纹。

2、初步学会用木棒在泥板上滚压印画的方式。

3、对陶艺活动产生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各样的花纹》、音乐磁带。

2、泥板、木棒人手一份、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了解各种花纹。

二、树叶印画。

1、学生尝试用木棒在泥板上印画的方式。

2、讲解印画的三个关键点。

⑴、先将树叶品拼成花纹再进行印画。

⑵、树叶必须压平整。

⑶、将叶脉的一面贴着泥板。

三、制作花纹实物。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花纹?现在我们来做各种有花纹的东西吧。”

四、欣赏学生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陶艺教学纲要
后一篇:课题研究计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