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丁香空结雨中愁

(2012-09-10 17:46:54)
标签:

戴望舒

《雨巷》

柏相

读诗笔记

 

http://s2/middle/a1a9622exc955f48d72a1&690

 

丁香空结雨中愁
——浅读戴望舒《雨巷》

 


  《词史》曰:“言辞者必首数三李,谓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与宋之易安。”
  所谓“南唐之二主”,指的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的两个皇帝:李璟与李煜。李煜即李后主,被后人尊为“千古词帝”,他的《浪淘沙》与《虞美人》一直苍茫至今;李璟世称李中主,是李煜的父亲。
  李璟的词流传到现在的仅有四首,最著名的就是两首《浣溪沙》。其中一首《浣溪沙》,以一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令无数文人骚客竞相折腰,而另一首,则以一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而千古流传。
   说起“丁香”,说起“空结雨中愁”,不由人不想起戴望舒先生和他的《雨巷》。
  戴望舒先生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被刊出的这首现代诗《雨巷》,那“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只是一个行将“颓圮”的抒情的背景;那“撑着油纸伞”、“彷徨”、“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的“我”,也仅仅只是现代梦幻意境的勾连或陪衬;其中心意象很多时候被认定为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其实,近百年来,“我”一直只是那个“篱墙”行将“颓圮”的“雨巷”里永远的落魄者,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也仅仅只是现实幻灭与理想追求的一次又一次的“哀怨”交会。
  那个戴望舒诗中“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只是“我希望逢着”,只是“我希望飘过”。“她”虽然“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她”虽然“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但“我”深知,“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这一切都只是“梦”,“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现实中,“雨巷”“悠长/又寂寥”;现实中,“我”“走尽这雨巷”,撞在了“颓圮的篱墙”;现实中,“雨”吹奏“哀曲”;现实中,“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只是一个现实的避居者,“我”被现世通缉,“我”在逃亡,“我”也不甘心命运与结局之所诸种。
   “丁香”纤小文弱,清香幽雅,是著名的庭园花木。其花序硕大、开花繁茂。其花色以白色和紫色居多,而以紫色为上品。据民间说法,汉代称“丁香”为“鸡舌香”,用于口含,汉朝大臣向皇帝起奏时,必须口含“鸡舌香”除口臭。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诗中一句“丁香一样的”,就把“姑娘”的高贵与优美、洁净与权威、自傲与压迫、神圣与神秘,甚至稳重与悲伤,诗化得力透纸背。
  戴望舒这首诗中那“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不仅是“我”在现世中“迷茫”时理想之所攒结,也是现实中失意失途的“我”在前途命运之所抉择中希望或曙光之所在。
  那“雨巷”中“我希望逢着”和“飘过”的“姑娘”,其实不仅是美善的化身,是希望的化身,更是理想的女神在人世的再次莅临。与其说“我”是在“撑着油纸伞”,不如说“我”是在现世的雨巷自我监检,“我”实在是不甘心在这狭窄潮湿的人世雨巷绝望或堕落。
  这首师承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大脉的新诗,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和虚实相间的场景构建,娴熟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古典手法,在白话诗的发轫之始就给我们展示了迷惘感伤与朦胧幽深的美轮美奂。叶圣陶曾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年轻的戴望舒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并藉此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崇高地位。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80多年前,那个彳亍在亚州东部的年仅二十二三岁的黄皮肤黑眼睛诗人,他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在写这首诗的,我们谁也不知道;可是,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表达的自己对爱情甚至是对人生的苦闷,自己对自己甚至是对未来的渺茫的憧憬,直到现在还是那么让人柔肠寸断,甚至痛不欲生;可见,真正的艺术,不仅仅是文字,对人性的描摹、灵魂的净化,是经年不朽的,也是隔世永生的。
  戴望舒是一位不容易被白话诗歌史遗忘的诗人。他精通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等欧洲语言,一直从事欧洲文学的翻译工作,他是首个将西班牙诗人洛尔卡的作品翻成中文的人。他的诗歌创作虽然深受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比如温庭筠、李商隐、李金发、魏尔伦、果尔蒙、耶麦;但是,他的这首代表作《雨巷》,在内容上既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也注重韵律的构建,并不刻意雕琢,的确是白话新诗当之无愧的的跨时代经典之作。
  现在的所谓诗人,大都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利欲熏心,猥琐粗鄙,“迷你裙”满天飞;要么极端自恋,晦涩深僻,难揣高意之所云。重读戴望舒,重读《雨巷》,重读那些现代诗坛可能将会不朽的经典,也许还有很多我们当代读者还没有渐悟或顿悟的诸多意义。

 

 

 

◆附:

 

◎雨巷
  文/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 ,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