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语文》校本课程纲要
(2016-03-07 11:38:53)分类: 计划总结 |
日照市新营小学生活中的语文校本课程
纲
三年级 语文 卢世欣
一、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生活中的语文
实施教师:卢世欣
课程类型:紫色语言
课
开设对象:三~四年级学生
本学期,我继续开设上学期的校本课程《生活中的语文》。上学期由于课程设置的范围太广,学生获取的知识太宽泛不精练,所以本学期我决定细化课程、具体课程,让孩子们真正的通过自己的眼见耳闻去寻找、体会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希望以此能够培养学生“活”的语文能力,并在学生生命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作有益的引领。
二、课程目标
1、让孩子们真正的通过自己的眼见耳闻去寻找、体会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2、语言是活的,是具有无穷的魅力和巨大的力量的,语言可以表达生活、社会、自然,可以表达自我,可以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要认识这种力量,欣赏这种力量,掌握并且运用好这种力量。
3、在生活中不仅要具备鉴别、欣赏语言的能力,掌握语言的力量,还要做语言的运用者和创造者,用我们的语言精准、精彩的表达我们的内心,表达我们看到的世界,感动自己,感染他人,改变世界。
三、教学内容
着眼于语文的基本,从字词着手,逐渐拓展到句子。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语文知识,并且能够有所积累,从中有所收获。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时间
|
周次 |
学习内容 |
备注 |
|
3.9 |
2 |
师生交流会 |
为以后的课程做准备。 |
|
3.16 |
3 |
生活中易读错的字 |
本节课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容易读错的字有哪些。 |
|
3.23 |
4 |
课堂交流、积累 |
课堂交流收集的易读错的字,并完成课堂积累。 |
|
3.30 |
5 |
生活中易写错的字 |
本节课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周围商家店铺、墙体广告、各种宣传广告等等媒介所写错的字 |
|
4.6 |
6 |
课堂交流、积累 |
课堂交流收集的易读错的字,并完成课堂积累。 |
|
4.13 |
7 |
生活中的谐音现象 |
谐音现象多以词语形式出现在趣味店名、各种标语当中,因此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谐音是什么?体会运用谐音可以加深人们对事物印象的精妙之处。
|
|
4.20 |
8 |
课堂交流、积累 |
|
|
4.27 |
9 |
网络语言 |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网络语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使用网络语言的利弊。 |
|
5.4 |
10 |
课堂交流、积累 |
|
|
5.11 |
11 |
广告用语 |
广告中的语文现象更加复杂,一则好的广告,都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结晶。自然令人百看不厌,百读不倦。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重点突出,个性鲜明,语言得体,有趣生动,有自信心,有号召力。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成语新编等。 |
|
5.18 |
12 |
课堂交流、积累 |
|
|
5.25 |
13 |
对联 |
从对联中学习体会语言的魅力 |
|
6.8 |
14 |
课堂交流、积累 |
|
|
6.15 |
15 |
总结课 |
|
|
三、预期成果:
1、激发兴趣,挖掘潜能,使学生爱生活,更爱语文。
2、形成学生优秀作品集。
四、课程实施
(一)管理上采取教师辅助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
全班同学按年级编为小组,每组4人,每个同学固定座位,按座位编为1、2、3、4号。
成立班委会,活动中,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由班委牵头专人分别负责考勤与纪律维持、卫生打扫、用具收拾、课堂过程参与积极性与作品质量评价,每项两人,于期中进行一次轮换。
(二)教师授课采取讲解与学生讨、交流相结合
教师结合实物、图片等进行适当讲解和点评。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使学生懂得如何欣赏他人及其作品,如何提高技巧。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内容
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业评价三部分。具体为考勤与纪律、团结协作、卫生清理、用品收拾、作品质量五项。
(二)评价主体
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三种方式相结合。班级设立专项评价人员,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
(三)评价方式
采取过程性评价,评价人员二人一组评估一项,尽量每课一评。每项分为优秀、良好、差三个等级进行评价,期末进行分项评比、综合评价。每个等级按2、1、0分计为数据进行量化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