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窑变琢红金珠天目釉欣赏

标签:
收藏 |
分类: HansArticles |
宋 代 窑 变 琢 红 金 珠 天 目
釉
Red Golden Tenmoku
Kiln Altered
Glaze
Jian Wares in Song Dynasty
By Hans Chen
http://s5/mw690/002XxmEGzy779CkapEg14&690
藏品名称:窑变琢红金珠天目
藏品年代:宋代
藏品规格:见附图
http://s13/mw690/002XxmEGzy773MlmGni2c&690
本藏取名“窑变琢红”- 即由窑中窑变自然“琢红”而得到东西,“琢”- 治玉、雕琢玉器、古人称“玉不琢 不成器”,但此意即窑中自然琢红 - 窑变。
本人曾对宋代建窑中的特殊品种人工彩斑釉瓷作过赏析介绍,并写有:
[
宋
代
和
[
古人的艺术眼光和审美
- 暨“宋
代
的文章。著名鉴赏家邱小君先生在
[民间藏古陶瓷调查初探
]
文章“之十一“
中讲到宋代建窑中有
”…尤红油滴釉珍贵稀少,其油滴成片块状菌聚,侧视泛黄金红色,定窑茶盏也发现有类同的黄金红釉茶盏”
的一种自然窑中窑变的品种,这种品种似乎
”… 由于大多不识真瓷的出土状况及胎釉老化,认为仿品而被忽视,司空见惯无动于衷。”。
http://s3/mw690/002XxmEGzy77537GQi6b2&690
唐宋茶文化盛行于文人雅士、贵族之中,健身养心,斗茶雅举,佛教盛行时期,优质瓷茶盏是斗茶主要器皿。有载唐宋时期古越有窑数千座,仅西天目寺周边就有古瓷窑二十四座,其中有烧黑釉瓷“天目盏”、青白瓷盏等。当时日本高僧来中国学经,空闲时也在学烧瓷工艺技术,从传入日本的天目盏等记载看,其中就包括了中国茶文化传承发展“茶道”中所使用的茶具天目盏,即天目山各寺院中招待贵宾的茶具。日本镰仓时代(我国南宋时期)来中国取经的留学僧,从西天目带回去天目盏。黑釉盏在古越都有烧制。此外,东越建阳、吉州、广元等地有烧制天目盏名瓷。北方黑釉盏在河南,河北定州、当阳峪、霍州、淄博等地亦曾烧制。后凡黑釉盏都叫“天目盏”,乃与佛有缘。
http://s12/mw690/002XxmEGzy7753c5Tar5b&690
http://s7/mw690/002XxmEGzy773MqNvbUb6&690
鉴赏这类曜变黄金金珠的要点在于:
一. 看胎,胎料呈铁黑色和猪肝色,胎料矿砂感,由于年代久远而致表面受蚀感自然;
二. 看釉面,所有发生的窑中曜变斑纹都是发生在釉下自然分离态,而且所有斑纹生成自然并无任何规律可循并非人工点彩所致,显微镜下观察其斑彩变化万千,用肉眼看上去具有深邃的美,倒入茶汤则呈3D浮上来效果尤佳;据说宋代定窑也有类似窑变琢红窑变的品种,但本人并没有见到,故不做评述。
三. 看其重量,因为古建窑所用胎料含铁成份较高,凭手掂量也有沉坠感,用高磁触之可感微微引吸之感觉。
四. 据报道国内已经有唐山陶瓷研究所张玉春等人及广东陶艺家林礼腾经历十几年的研发探索已成功烧制成功这类窑变品种,古代器物与现代再烧制品的区别就在其胎料和釉面给人观感上的不同,显然古代器物给人以宝光、含蓄、内敛、厚实、火气全眠的古朴感。相信二者非常容易区分。
http://s5/mw690/002XxmEGzy773MuEB1ic4&690
本文仅对窑变黄金金珠天目 – 本人称其为“琢红金珠天目“作归档介绍详见所附图片。至目前世界范围的馆藏还稀见这类藏品介绍和展示。
http://s15/mw690/002XxmEGzy773MxN4v45e&690
赏析撰稿人 / 汉斯
陈
(本人仅以欣赏和娱乐性的角度论事论物,所有论及如有不当,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