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煜:整合单元资源,落实语文要素小学语文名师
(2021-09-27 12:25:54)分类: 学习情况 |
三至六年级的统编教材的单元扉页上清晰地指明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即人文目标和语文要素。语文要素中又分成阅读要素和习作(表达)要素。这是当代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它让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能够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更为有效,也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预先的了解。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资源通过某种方式实现彼此衔接,使其协同工作,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那么,单元整合教学就是用落实语文要素这一目标将单元内外的教学资源组合在一起,通过精读课、略读课、习作课、口语交际课、练习课、综合活动课等形式,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整个单元的教学。一般情况下,教材中的很多单元,教师照着教材编者既定的顺序,围绕单元目标教学即可。但笔者发现,有些单元如果调整教学资源的教学顺序,教学效果更好。
教材编者为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做了功能定位,有的精读,有的略读。但笔者以为这不是铁律,教学中是可以做调整的。
在一个单元中,精读课用于新授语文要素,略读课用于巩固语文要素,因此设计教学环节时,不能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孤立看待,而应该尽量将其关联起来。如果有需要,上略读课时,可以拿精读课文的片段作为复习资料,上精读课时,可以拿略读课文的片段作为练习的资源。另外,精读课和略读课中的有些课堂练习也可以互相关联,体现练习的层次,从而使同单元的课文教学呈现出基于落实语文要素的整体感。 这个内容与习作要求几乎是一致的。区别是一个重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一个重在训练书面表达能力。而三年级习作指导的第一步,就是充分练习讲述。讲清楚,再动笔,习作难度就会大大减轻。
笔者在指导习作的过程中,引进口语交际中的图片资源,让学生基于特定情境观察、交流,一来是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二来为习作打下基础。笔者当场将图片变成“下水作文”,让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将观察到的图片中的事例信息变成文字的,为学生习作做了示范。从课后学生上交的作业看,有的学生在老师的范文中加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有的学生选用了其他图片,但是借鉴了范文写作的方法。有的学生写自己的素材。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四、链接课外阅读资源与课文
统编教材非常重视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并且提出课外阅读课程化的要求。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将课外阅读指导与课内语文要素的落实链接起来。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整本书或者课外选文时,对相应学期里的语文要素要了然于胸。在设计学生的阅读单时,应将语文要素中的知识能力点与课外书的主题、内容、人物形象等融合在一起。 《夏洛的网》阅读单汇总分析
那个学期教材中的八条语文要素如下:
通过比较,就可明白学生共读《夏洛的网》的那一周,等于也在做期末总结复习。而且是用经典名著做复习资料,用灵活的阅读分享做复习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运用习得的语文要素,复习效果自然就好。 上述四种整合单元资源的策略都立足学情,着眼于语文要素的落实。在教学中如能将其运用好,学生对语言要素的掌握将更扎实,学习过程也将更为合理。同时,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将得到提高。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资源通过某种方式实现彼此衔接,使其协同工作,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那么,单元整合教学就是用落实语文要素这一目标将单元内外的教学资源组合在一起,通过精读课、略读课、习作课、口语交际课、练习课、综合活动课等形式,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整个单元的教学。一般情况下,教材中的很多单元,教师照着教材编者既定的顺序,围绕单元目标教学即可。但笔者发现,有些单元如果调整教学资源的教学顺序,教学效果更好。
教材编者为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做了功能定位,有的精读,有的略读。但笔者以为这不是铁律,教学中是可以做调整的。
在一个单元中,精读课用于新授语文要素,略读课用于巩固语文要素,因此设计教学环节时,不能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孤立看待,而应该尽量将其关联起来。如果有需要,上略读课时,可以拿精读课文的片段作为复习资料,上精读课时,可以拿略读课文的片段作为练习的资源。另外,精读课和略读课中的有些课堂练习也可以互相关联,体现练习的层次,从而使同单元的课文教学呈现出基于落实语文要素的整体感。
笔者在指导习作的过程中,引进口语交际中的图片资源,让学生基于特定情境观察、交流,一来是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二来为习作打下基础。笔者当场将图片变成“下水作文”,让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将观察到的图片中的事例信息变成文字的,为学生习作做了示范。从课后学生上交的作业看,有的学生在老师的范文中加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有的学生选用了其他图片,但是借鉴了范文写作的方法。有的学生写自己的素材。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四、链接课外阅读资源与课文
统编教材非常重视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并且提出课外阅读课程化的要求。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将课外阅读指导与课内语文要素的落实链接起来。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整本书或者课外选文时,对相应学期里的语文要素要了然于胸。在设计学生的阅读单时,应将语文要素中的知识能力点与课外书的主题、内容、人物形象等融合在一起。
题型 | 内容 | 分析 |
积累获取 | 摘录描写弗恩照顾威尔伯的段落(50字左右),并写下你的感受。摘录一段场景描写(50字左右)。摘录一段关于《夏日》的描写(50字左右)。摘录一段关于夏洛的蜘蛛网的描写(50字左右)。从这几章中摘录你印象最深的段落。并说明理由。夏洛每次为威尔伯织字后都有一些不同的情况,请做梳理。提炼夏洛为威尔伯织字后,朱克曼先生和朱克曼太太的表现。 | 本书语言优美,有很多段落值得积累。书中信息丰富,梳理之后可以加深理解。 |
分析推理 | 威尔伯为什么被称为落脚猪?弗恩为什么要救下威尔伯呢?说说你对谷仓里的动物的印象。读完第二十一章,写下你的感想。 | 这些题目需要小读者边读边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
综合诠释 | 如果你是威尔伯,你喜欢谷仓吗?说明理由。第四章中描写了威尔伯的作息以及食谱,对一头猪来说,这样的生活太舒适了。可是这一章章名却是“孤独”,这是为什么呢?威尔伯听夏洛介绍如何捕食,觉得夏洛残忍,你的想法呢?你对弗恩听得懂动物们说话这个奇特的情况,怎么看?第十五章的名字叫“蟋蟀”,这与夏洛和威尔伯都没有关系啊,你觉得这一章在书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本书情节起伏,请用各章节名字,用喜欢方式排出全书线索。 | 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思考,还需要小读者综合书中的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 |
创意运用 | 第十章里有一段荡秋千(游戏)的描写,还有一段威尔伯吃东西(吃相)的描写,你有类似经历吗?选一种写下来。看完电影,请描述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段。写一篇文章,推荐《夏洛的网》。 | 由书中人物情节联想到自己,用文字写出自己的感受。 |
通过比较,就可明白学生共读《夏洛的网》的那一周,等于也在做期末总结复习。而且是用经典名著做复习资料,用灵活的阅读分享做复习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运用习得的语文要素,复习效果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