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寒假“整本书阅读”系列指导(二):你一定要做好这“五个步骤”

分类: 学习情况 |
步骤一:引导初读
童书封面的插图往往能反映书中的一些内容,让学生根据封面上的插图展开想象,猜测书中的内容,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
第二步:动动脑筋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借助一张学习单开展一场头脑风暴,主题叫做“和狐狸有关的一切”。学生罗列看过的动画片、读过的绘本,听过的音乐,了解的神话传说等等。这是一个热身环节,打破固有思维定势读。
第三步:讲讲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玛特·艾·吉罗夫人。她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但是她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到底她的作品好在哪里呢?需要同学们通过阅读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四步:听听书评
高年级的学生应该逐渐拥有一定的阅读品味,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评价一本书往往没有什么标准。基于此,在开始阅读前鼓励他们听听别人对于这本书的评价。这些评价有的是来自媒体的,有的来自名人的推荐,还有的来自网络上读者真实的阅读感受。
第五步:读读目录
阅读目录会让学生在没有深入读书前就对这本书的框架有个大致的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的目录,学生会发现这本书的故事都是围绕着列那狐展开,而且故事中出现的人物都是各种各样的动物。还有细心的学生发现动物的身份和他们在自然界的地位有联系。
第一步:制定读书计划。鼓励学生将阅读计划粘贴在书桌前,邀请父母一起监督并且进行简单的记录,看一看自己是否完成了自己的计划。
第二步:坚持每日打卡。《列那狐的故事》共45章,拆分成四周的打卡任务。打卡形式多样:拍照、录制小视频……每一周的打卡任务完成后,在班级微信群及时反馈。
第二份阅读单——“我眼中的列那”:
第三份阅读单——“故事的隐喻”。
第四步:阶段阅读成果展示。阶段性成果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举行朗读故事比赛、制作书封、书腰和书签的活动、设计读书卡、阅读单展示……同时通过班级微信群分享阅读感受,老师、学生和家长三者共同点评。
第二步: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可以鼓励学生续写列那狐假装“去世”之后的故事。
第三步:尝试画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介绍人物,介绍相关的故事情节,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示,更是思维能力的体现。
第四步:引导学生排演剧目。这一过程,无论是对于表演者还是观众,都是一次阅读再提升的过程。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写读后感,绘制手抄报等。
第一步:跨界阅读。跨界阅读既指突破学科边界的学科互涉阅读,也可以指突破纸质媒介进行的综合阅读。在《列那狐的故事》这本书的跨界阅读中可以引入两个资源:第一个资源是歌德曾写过《列那狐》的长篇叙事诗。198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歌德的叙事诗拍摄了一部片名为《狐狸列那》的动画片。第二个资源是前几年大热的一部电影《疯狂动物城》,可以让学生思考下这部作品中的狐狸形象和我们阅读的列那狐的故事中的狐狸有什么异同点。
第三步:群书阅读。推荐给他们更多和狐狸有关的书籍进行阅读。比如罗尔德·达尔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沈石溪的《再被狐狸骗一次》、《小狐狸阿权》等。
后记
——郭学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