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习情况 |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
教学设计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
金 亮
一、任务解读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两篇精读课文旨在激起学生想象的兴趣,提高大胆想象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想象的奇妙。“交流平台”梳理了想象的好处:超越现实,变化多样,充满奇特,无所不能。“初试身手”则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尝试大胆想象,在接龙编故事中感受想象的乐趣。而两篇习作例文各有千秋,《一支铅笔的梦想》着力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一系列的想象,《尾巴它有一只猫》则是逆向思维,引导学生反方向展开想象。
习作例文与略读课文不同,不用考虑谋篇布局,可以从片段入手,成为学生习作模仿的素材。习作例文教学得当,能够引导学生由仿到创,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习得技法,逐步形成独立的习作能力。习作例文教学不当则会堵塞学生的习作思路,写作思维受限,就会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
《一支铅笔的梦想》安排在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之后,教学时可以回顾前文,梳理想象的妙用。再阅读例文,感受想象快乐的同时,探究想象的方法。例文旁边的三个批注有助于学生学习例文。“铅笔有了梦想……它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展开大胆、奇妙的想象。“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铅笔想成为‘长长的豆角’‘嫩嫩的丝瓜’,我觉得这样的想象自然合理”则启发学生要和作者一样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合理想象。“铅笔想为小松鼠当撑竿,为小猴子当标枪,它为什么会这样想呢?”进一步强化了从事物的某种特征展开想象。而课后的仿写,则为学生之后创作属于自己的想象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乐趣,鼓励学生想象得丰富、奇特。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2.借助习作例文,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3.愿意分享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在交流中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猜读童诗,激发想象
1.阅读《涂鸦》,激发想象。
涂 鸦
王奕颖
我是一个涂鸦艺术家,
虽然我只有一支黑色的笔。
我要把小妹妹的牙齿涂黑,
让她变成笑掉牙的老奶奶;
我要把红玫瑰涂成黑色,
让它以为自己中了剧毒;
我要把白天鹅的羽毛涂黑,
让它以为醒来变成了乌鸦。
但是但是,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我最伟大的杰作,
是把天空涂成黑色,
让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以为天还没亮,
还可以继续安睡。
2.边猜边读,展开想象。
(1)猜猜牙齿涂黑会变成什么?
(2)把红玫瑰涂成黑色,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3)把白天鹅的羽毛涂黑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4)你猜猜他最想把什么涂黑呢?
3.小结: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奇妙的想象带给人的魅力。
要点:猜读儿童诗,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感受想象带来的乐趣。
板块二:赏析——阅读例文,探秘想象
1.阅读“交流平台”,梳理“想象”妙用。
(1)学生分角色朗读“交流平台”。
(2)小结想象妙用:想象超越现实,变化多样,充满奇特,无所不能。
2.读一读,理清文章思路。
(1)边读边想:铅笔有了梦想,它想到哪,会做些什么呢?
(2)师生交流,绘制导图。
3.说一说,寻找想象奥妙。
(1)铅笔一下子有了五个梦想,故事里有哪些大胆、奇妙的想象呢?
(2)同桌交流:铅笔为什么要展开这样的想象呢?
4.小结:嫩芽、豆角、船篙、撑竿等事物都和铅笔一样细细的、长长的,要像作者一样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奇妙的想象。
要点:通过阅读例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还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合理地展开想象。
板块三:模仿—— 巧借导图,练说想象
1.妙用导图,展开联想。
(1)课件出示例文最后一段话:
谁也不知道,一支铅笔有多少梦想……就像种在稿纸上的字,发多少芽,开多少花,结多少童话。
(2)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呢?你能把这句话中的“……”变成有趣的童话吗?
(3)
依据学生回答,补充思维导图。(预设:飞到天空上,落到森林里,回到小朋友的家里等,提醒学生抓住铅笔细长的特点展开想象)
2.运用导图,自由练说。
3.小结:模仿作者的写法,我们也把想象种到了文字中,结出了奇妙的童话。
要点:模仿习作例文,巧借思维导图,展开联想,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再次巩固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方法。
板块四:创新——大显身手,放飞想象
1.回顾例文,习得妙招。
(1)作者是如何把《一支铅笔的梦想》写得这么奇妙呢?
(2)讨论交流,提炼妙招。
妙招一:借助一个有趣的事物。(如:一支铅笔)
妙招二:提出几个有趣的问题。(如:铅笔想到哪?会做些什么呢?)
妙招三:编出一个奇妙的故事。(这是一支有梦想的铅笔)
2. 借助作品,创编故事。
(1)没有了想象就没有了一切,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我们一起来看看普通的手指印在想象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奇妙的变化。(展示学生作品)
(2)每一个手指印都变成了一个有趣的事物,你会提出什么有趣的问题呢?
指导学生提问,并依据提问,展开想象创编故事。(比如:会飞的鱼,鱼飞到天空后会碰到谁?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
3.小组交流,分享故事。
(1)说一说:创编一个大胆又奇妙的故事。
(2)评一评:他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了吗?
他的故事大胆、奇妙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3)选一选:谁的故事最奇妙。
4.学生展示并点评。
5.梳理总结,出示习作锦囊。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齐读习作锦囊。
七嘴八舌话想象,异想天开最精彩。
超越现实受青睐,标新立异显不同。
抓住特点展开想,想象自然又合理。
创意无限巧构思,奇思妙想我能行!
要点:创新与模仿并不相悖,模仿侧重于表达的形式,创新侧重于内容上的与众不同。
学生是习作的创造者,要鼓励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想象故事。
(本设计选自《名师同步教学设计》(统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2月出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