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 《七巧板古诗配画》 课程纲要
(2013-10-26 12:35: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校本课程 |
一、开发背景:
七巧板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通过发动、组织学生参与“智力七巧板”科普系列活动,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通过训练七巧板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和寒暑假活动内容,培育科学素养,促进科技教育活动的普及与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在“七巧科技”上,加强立体图的构思、拼构方法、创新技巧,教学《七巧板古诗配画》,意在“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
2、通过七巧板的拼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进一步了解七巧板的基本知识和运用七巧板来拓展知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观,人生观。
4、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
2、主体性原则:学生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体现对学习的选择做出决定的权力在学生,而不在教师或家长。
3、量力性原则:学校在实验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学校以及社会教育资源的实际,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不跟风、不盲从,量力而行。
4、
四、教学构架
1、活动准备
根据学习的古诗,让学生分析古诗内容所表达的内涵,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景物,为了丰富画面,可以添加哪些景物?
2、我的拼摆
3、作品绘制
引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和自己图形的拼摆形式,对自己获得的信息及活动中的感悟、归纳,整理提升,然后进行构图,绘制。
4、交流发现
将自己绘制的作品与同学分享交流,并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画面,激活灵感,培养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5、活动评价
五、校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根据校本课程目标,根据小学生认知基础和生活实际,本学期教学计划表如下:
第1次 |
宣传发动,组织学生 |
第1周 |
学生选课 |
第2次 |
七巧板的来源与发展史 |
第3周 |
按图分解、拼摆 |
第3次 |
古诗《枫桥夜泊》 配画 |
第5周 |
古诗配画 |
第4次 |
古诗《渔歌子》配画 |
第7周 |
古诗配画 |
第5次 |
古诗《晓出净慈送林子方》配画 |
第9周 |
古诗配画 |
第6次 |
古诗《咏柳》配画 |
第11周 |
古诗配画 |
第7次 |
古诗《清明》配画 |
|
古诗配画 |
第8次 |
古诗《鸟》配画 |
第15周 |
古诗配画 |
第9次 |
古诗《小儿垂钓》配画 |
第17周 |
古诗配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