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导整本书阅读方案

(2012-05-03 11:12:29)
标签:

杂谈

分类: 班级活动

《一百条裙子》-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一)

 

作者介绍:

埃莉诺·埃斯特斯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曾担任儿童图书管理员工作,直到她的首部小说《莫法特一家》出版并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后,她才决定开始写作生涯。在二十世纪初,美国制订了“禁止使用童工、改善儿童教育环境”的法律,儿童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儿童文学作品也逐渐开始尊重儿童的个性以及儿童成长的自由。埃莉诺的作品也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所以她笔下的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并且都热爱自由,能够勇敢地独立面对任何成长中的问题与困境。她所描述的人物通常都可以在的生活中找到原型,所以她的作品十分贴近生活。直到今天,她的作品被世界各国的小读者所津津乐道,永远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内容提要:

《一百条裙子》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主人公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波兰女孩。她住在那个被镇上的人认为最肮脏的波金斯山上,常常是鞋子上带着泥走进教室。她被安排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和一帮调皮的男学生坐在一起,她每天都穿同一条裙子。也正是因为她的怪名字和洗得变型、发白的蓝裙子,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捉弄她。佩琪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女孩——她漂亮,成绩优秀,有许多好看的衣服,在班级中是一个领袖人物。当有同学欺负小同学时,她会立刻冲上前去,斥责欺负小同学的人,非常善良。她最好的朋友就是玛蒂埃。一天,佩琪、玛蒂埃和其它女孩子在谈论一件好看的衣服时,恰好路过的旺达,却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还有六十双鞋。面对大家的质疑,旺达却说它们都挂在她的衣柜里。也就从那一天起,开始了 “一百条裙子” 的游戏。于是,佩琪每每遇到她,就不停地询问那一百条裙子的事,甚至每天早上要借等她一起上学的机会,再挖苦她。时间久了,便把旺达当作一个听任她们玩耍、取乐的“玩具”。 佩琪的好朋友玛蒂埃也是个穷孩子, “一百条裙子”游戏的来龙去脉她都清楚。佩琦欺负旺达的行为她并不赞同,可是这一些,她只是旁观,害怕有一天她也和旺达一样成为佩琪她们的嘲笑对象,不敢指出佩琪她们的不对。而旺达,一直沉默着,她在内心中构思着她那设计新颖、款式漂亮的裙子,决定要挥舞画笔,画出她那“一百条裙子”!
     终于有一天,因为大家的嘲笑,旺达痛苦地转学了。而那一天,正好是公布校服装设计比赛获奖选手的日子。大家都认为优秀的佩琪会获奖,可旺达以她那一百幅美丽至极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旺达这一走,引出的是佩琪的愧疚,玛蒂埃的悔懊。因为她们曾经带头伤害了旺达的心。于是,她们便写了一封信给旺达,恳求它原谅。在圣诞节来临时,令人惊奇的是旺达回信了,并且要把其中两条“裙子”送给曾经多次伤害她的佩琪和玛蒂埃。同时,玛蒂埃和佩琪竟发现两“条”裙子上的人物就是她们自己。尽管以前他们两个人对旺达那么不友好!这时,才知道旺达是爱他们的……所有的人都被旺达那一百条美丽的裙子所感动着。
让我们来看一下故事的结尾吧:
“我说什么来着!”佩琪说,“她一定喜欢我们!”
“对,肯定是的!”马蒂埃很赞同,她的眼中此时有噙满了泪水,就像她每次想起旺达那样,想起她说完“……当然,一百条裙子,全都挂在那里……”后就走开,独自站在校园靠墙的太阳地儿里,呆望着正笑作一团的女孩子……
到底她们还会不会见到旺达,故事到这就结束了,作者留给了我们了一个想像的空间。

童书品析:
这本书给我们呈现了三个主题。
主题一:理解
旺达,一个长久被漠视的孩子,一个渴望友情的孩子,一个渴望被大家“看见”的女孩,因为“一百条裙子”游戏而被同学一直取笑着。因为漠视而发生的故事,在校园里,在教室里,几乎不同程度地存在,也许是同学的无意伤害,或许是教师的断言或个人喜好。通过班级共读这本书,引导学生明白: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无论贫穷与否,聪明与否,人和人永远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位置,有被平等接纳和交流的权利。
2、主题二:向往
旺达现在还不能拥有,不可能把一百条裙子挂在自己的衣柜里。可是,她把它们画出来,真真实实地挂在自己的心里,挂在十三班每个同学的心里,挂在每个读者的心里。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人,不在于她有没有漂亮的衣服,重要的是,她充满了对美好的向往。

3、主题三:反省
书中细致地刻画了玛蒂埃的心理,她觉得自己不可饶恕,因为她一下子“看见”了旺达,看见了她美好的心灵,也看见了她们对旺达的伤害。她认为自己比佩琪更恶劣,因为她是懦夫,是“帮凶”,她对自己的责怪让她坐立不安。因为没有哪一种责备比自我责备更重要!

书谈到这,下面我来说说《一百条裙子》整本书的教学目标。
《一百条裙子》整本书教学目标:
1、阅读整本书,了解故事内容。
2、揣摩三个主要人物的不同的行为及心理。
3、感受旺达那颗善良、宽容的心。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不要漠视别人”、“不要做令我们歉疚一生的事”、“拥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是一种动人的美德”有所感悟。
下面说说这节阅课的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二、品读《一百条裙子》
三、联系生活,提升情感
接下来,我具体说说这节阅读课操作起来的一些流程。 [《一百条裙子》-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谈话导入

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比较轻松的来上这节课,所以设计这样的导语。
师:大家都已经读了不少书了,那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并简单说说理由好吗?
在学生轻松的介绍后,教师做这样的评价:同学们读书真是津津乐道,一本好书不仅会打动读者的心,它还可以改变一个人。今天我们要来聊一本书《一百条裙子》,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引出本节阅读课的内容:《一百条裙子》,并指一二名学生概括故事的梗概。让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一个回顾。
二、品读《一百条裙子》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人物、感知人物性格,所以第二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中心话题: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百条裙子》。书中的主要人物,谁最能打动你的心?说说自己理由。
下面就来说说我对这个环节的一些教学预设:
首先是关于旺达:
第一个预设点:学生可能会谈旺达是一个非常有才气的女孩儿,因为她的画非常漂亮。
这时候,教师出示相关文字:
就在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眼前的情景不禁让她俩惊呆了,她们倒吸一口气:教室到处挂满了图画,在每个窗台上,在黑板上方的空白墙壁上,甚至把墙上的评比表都覆盖住了。每幅画都有着令人炫目的颜色和极度华美的设计,而且全部都画在大幅的包装纸上。足有一百幅那么多,全都整齐地一排排地贴在墙上。

生读完后,教师做引语: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孩在十三班,有没有人发现?
学生的回答肯定是没有。
接着,教师出示书中的文字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想法。
P12旺达·佩特罗斯基,没有人有这么奇怪的名字。
P1今天,星期一,旺达·佩特罗斯基的座位是空着的。没人注意到她没来上学,就连佩琪和玛蒂埃也忽略了这一点,要知道这两个女孩儿几乎是所有恶作剧的挑头人。
P5第二天,星期二,旺达还是没来。除了老师和大个比尔·拜伦,其他人依然没有注意到她的缺席。
这段文字给我们呈现的旺达是一个不被人关注的孩子。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那条旧旧的洗得发白的蓝裙子” 、“名字”、“座位”等方面来说,让学生理解旺达在班里是被同学排挤,受到冷落的,是被“漠视”的。
在这样一个情感的基础上,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即使是被歧视、冷落、嘲笑着,她的心里仍旧留存着许多美好的愿望。在此可以问一问学生:旺达的愿望是什么?
答案就是拥有一百条裙子。
这时候教师出示:其实
一百条裙子就代表着——美好的愿望

接下来说关于旺达的第二个预设点:旺达是一个懂得宽容的女孩子。
她面对别人的嘲笑不作声,在离开后居然把最美的作品送给曾经捉弄过她的佩琪和玛蒂埃。
出示P14-P15文字:
“嗯,一百条,全部都是挂起来的。”旺在说道。然后也就闭上薄薄的嘴唇陷入了 沉默。
“都是什么样的?我敢打赌,肯定是丝绸的吧?”佩琪说。
“嗯,全都是丝绸的,各式各样的。”
“还有天鹅绒的吧?”
“对,还有天鹅绒的。有一百条,”旺达慢吞吞地说,“全部都挂在我的衣柜里。”
然后她会放她走。在她还没有走远的时候,女孩子们便忍不住爆发出刺耳的笑声来,
一直到笑出眼泪为止。
学生读完后定会有很多感触,教师适机问:如是是你每天这样被人嘲笑,被人捉弄,你会怎么样?
在学生回答后文字出示旺达的做法。
旺达说着,目光会飞快的掠过佩琪,投向远方,她好像看着很远的地方,就那么看 着,却什么也看不到。
她只是看着远方,远方有她的梦想、有愿望,也许挂着一百条裙子。

或许此时学生有疑惑:让旺达为什么不把别人的嘲笑放在心上?如果课堂中没有出现,教师可做引导:旺达没有低头,没有愤怒,也没有哭泣。她只是静静地望着远方。你觉得是什么让旺达并不把别人的嘲笑放在心上?
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旺达之所以不把旺达嘲笑放在心上,除了她的宽容,还有的就是她在设计自己的裙子,她心里有对美的向往,所以不在意思别人的嘲笑。
师出示:其实
一百条裙子就代表着——拥有美丽的心灵
此时,学生中还会有其它的声音,比如有学生会说从旺达的信中可以看出她的宽容。那么教师就出示旺达给十三班的信,并指名读信。
亲爱的梅森老师:
您和十三班的同学们都还好吗?请告诉女孩子们,她们可以保留我的那些图画,因为我又有了一百条新裙子,全都挂在我家新房子中的衣柜里。我想把那张画着绿色带红色花边的画送给佩琪,那张画着蓝裙子的画就送给她的朋友玛蒂埃,给她们作圣诞礼物吧。我想念我们的学校,这里的新老师根本不能跟您比。祝您全班同学圣诞快乐!
您真诚的 旺达·佩特罗斯
引导学生从这封信中,读到旺达不仅又有了新的裙子,更要读出旺达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和她那颗宽容的心。
师出示:其实
一百条裙子就代表着——拥有描绘明天的能力
这时,学生对旺达的形象会有所感悟,教师做这样一个小结来结束对旺达分析:虽然旺达没有一条漂亮的裙子,但她不抱怨,她把对美的向往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中。一个多么可爱的女孩儿,让我们记住这个女孩儿—旺达·佩特罗斯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