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同6明堂(下)1

标签:
北朝博物馆石堂石床壁画砖瓦北朝器具北魏明堂遗址 |
分类: 自驾篇 |
第五单元,彼岸世界。主要展出北朝葬具,有石堂、石棺、石床、木棺等。
现存最早的石筑石刻房屋建筑是山东长清县的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建于东汉初。北魏将这种石质房屋建筑用于墓葬中,成为贵族所用葬具,多与石棺床配套使用。
北魏石堂,2014年大同市华宇工地北魏墓出土。
堂门包括门框、门楣和两个门扇,门扇饰以铺首衔环。
左侧武士,八字须,身着盔铠,脚穿系带麻履,双手持戟,眼盯戟尖,向右下方的红色怪兽头部扎去。怪兽口吐长舌,颈背丛刺,虎尾,形态为镇墓兽。扎镇墓兽?奇怪的逻辑。还是与镇墓兽共同消灭前面的魑魅魍魉?此外,武士头部右侧也似一只人面镇墓兽。
右侧武士,络腮胡,右手持刀,左手持盾,眼睛脚前。盾下方,一只人面镇墓兽,颈背丛刺,虎尾,与前图相对。不同是盾上方,是只飞天似的(女)人面鸟。那么,左侧相对那只就不是人面镇墓兽,而是一只雄性兽。两者既代表了雄雌,也代表了禽兽。
石堂右侧。梁柱斗拱框内,是幅优美的奏乐图。
正中,墓主夫妇端坐在豪华帷帐下的床榻上,神情庄重,头戴鲜卑帽,身穿长袍。
没有画完?还是颜料褪去?男主人双手在胸前,没有了小臂。女主人则一手端杯,一手拿柄团扇。面前铺着长毯,毯上摆设五套食盒、多个耳杯。毯前一个酒壶,左右各一个炉灶。
女主人一侧是备驾牛车,前后有驭手和女跟班。
石堂左侧,还是奏乐图。
双阙围屏彩绘石榻。北魏迁都洛阳后,在石棺床上增加了石质围屏,形成新的围屏石榻形式。即将司马金龙墓的木漆屏风改为石质。装饰内容多以孝子故事为主,也有出行图等表现墓主人生活场景的图案。围屏开口处多设子母阙。


棺床正面纹饰一般为三层布局:上层装饰莲瓣纹;中间装饰连续的方框,框内多饰天神及珍禽神兽;下层装饰水波纹。
彩绘木棺。
几件北魏墓室壁画残片:
宴乐壁画局部。画面残存六人,前四人上身着交领窄袖袍衫,下身或着裙,或着裤褶,作舞蹈状。后两人,一人仅存裙部,另为女性;头戴垂裙皂帽,身着交领黑色袍衫,脸颊涂有红色靥妆,下身着裙,穿黑鞋,双手似端物。其身后摆放三足樽和细颈宽腹壶各一。

开始以为是莲花帐座,后来知道是椽当。涨知识了。
上文所提的乙弗莫瓌(通“瑰”)墓铭砖在这里。这么多,模印阳文,每块墓砖都有题铭?
查:这块墓铭砖为正反面阴刻。此外。正面“征”字漏刻,补刻在砖侧:
“大代太和九(485)年岁在乙丑三月己巳朔二日庚午,使持节、征东大将军、秦州刺史、驸马都尉、羽真、西平王乙弗乾(转反面)归元息(?)昏(武?)席(?)妻阳平长公主阿若益(?)砖铭记”。
第七单元,生活百态。
骆驼俑阵,北齐,陶质。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制造技艺迅速发展,烧制青瓷的瓷窑遍布大江南北。
玻璃器,北魏。
萨珊银币,是萨珊王朝的流通货币,通过丝路贸易进入平城。
釉陶九枝灯,北朝。
青釉胡人驯狮俑,北朝。胎质呈青白色,下部露胎。通体施透明釉,手工捏塑成型。狮子呈蹲坐状,前腿直立,张牙露齿,胸前系一串铃铛。狮子左侧站立一人,双手放于胸前。狮子属于瑞兽,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

前一篇:2024大同5明堂(中)
后一篇:2024大同7善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