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博“万里同风”2

标签:
汉代铜印黄文弼发现东晋隋唐文书纸棺纸靴文书阿斯塔那彩俑 |
第二部分,丝路华章。
唐贞观十四(640)年唐灭高昌,先后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建立与中原一致的州县、乡里、城坊、邻保等行政制度,均田、租庸、徭役、差科等经济制度,镇、戍、烽堠、守捉、折冲府等军事制度,馆驿、车坊、马坊、长行房等交通制度。
敦煌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绘于初唐,由三幅画面组成,各有榜题:
右上,汉武帝拜金人。“甘泉宫”内,立两尊佛像;一位帝王正带着群臣礼拜。帝王下方的榜题上写着:“汉武帝将其部众讨匈奴,并获得二金长丈余,列之于甘泉宫。帝为大神,常行拜谒时”。
下方,张骞拜别皇帝。帝王骑马,带僚属;张骞持笏跪别。榜题:“前汉中宗既获金人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当指张骞元狩四(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不过,“前汉中宗”为汉宣帝、汉武帝的曾孙,时间不对。
左上,汉使到达大夏国。张骞带两位持节侍从穿行山间,向建有佛塔的大夏城行进。城门站着两位僧人。
“李崇之印信”铜印,王莽新朝,1928年黄文弼发现于新和县玉奇喀特古城,国博藏。
鼻钮,印文为阴刻篆书“李崇之印”(因印文漫漶,也有学者释为“李忠之印信”)。李崇(?—23年)是王莽时期的西域都护。王莽篡权后,推行一系列民族不平等政策,引发西域城邦的反抗。天凤三(16)年,李崇受王莽政权派遣出征西域,以惨败告终。此枚铜印为复原王莽时期中央政府与西域地区紧张关系的这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佐证资料。

前凉王宗上太守啓,东晋,1964年吐鲁番哈拉和卓3号墓出土,新疆博物馆藏。
这是前凉建兴三十六(348)年王宗写给高昌太守的文书。前凉为东晋十六国之一,偏据西北,积极经略西域。前凉张骏建兴十五(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十月前后,正式设置高昌郡,郡设太守。从传世和出土文献上看,高昌太守具有世袭、久任和土著化的特点。
县兵曹刺为点阅兵人事,东晋,1964年阿斯塔那22号墓出土,新疆博物馆藏。
兵曹为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汉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唐代为府、州设立六曹(六司)之一,称兵曹参军、司兵参军。这是记录兵曹点阅兵士的官府档案,说明前凉经略西域时期,吐鲁番也实行与内地类似官制。
白苏毕梨领屯米状,唐代,1928年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附近出土,国博藏。
通古斯巴西古城位于新疆阿克苏新和县,唐代为安西大都护府治下的军事重镇,是古代龟兹较大的古城堡之一。这是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参加斯文·赫定西北科学考察团期间在通古斯巴西古城附近发掘的,为唐政府发给屯田军士白苏毕梨粮食的记录,此人应为白姓龟兹人。安西大都护府在这一带实行军屯,收获的屯米一部分供屯田军士自用,剩下的上缴储存,由仓督、监仓官、屯官、监纳官共同检验入库。
李明达借粮契残契,唐代,1928年新和通古斯巴西古城附近出土,国博藏。
“大历十五(780)年四月十二日,李明达为无粮用,遂于蔡明义边便青麦一石七斗、粟一石六斗。其麦限至八月内□□□付,其粟限至十月内……□麦,一取上好……如取麦已……如为(违)限不……”。
注意:大历为唐代宗李豫的年号,李豫于大历十四(779)年六月亡,没有大历十五年。780年为其子李适(唐德宗)建中元年。可见,当时吐蕃攻陷河西走廊,西域断绝与内地的联系,并不知道皇帝的变故。此外,当时龟兹一带粮食及成熟季节同内地。


严苟仁租葡萄园契,唐代,1967年阿斯塔那93号墓出土,新疆博物馆藏。
这是平民严苟仁租用麴善通葡萄园的契约,租用五年,以铜钱支付。第一年因葡萄枝短(可能新栽)不用交租,以后每年交纳租金不同。契约中年月日等字均为武则天所创字体,反映了唐代高昌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密切联系。
“长安三(703)年三月二日,严苟仁于麴善通边租取张渠陶蒲(葡萄)√一段二亩。陶内有枣树大小拾根,四院墙壁并全。其陶契限五年收佃。今年(癸卯年)为陶内支架短,当年不论价直(值);至(甲)辰岁,与租价铜钱肆伯(佰)捌拾文;到(乙)巳岁,与租价铜钱陆伯肆拾文;至(丙)午岁,与租价铜钱捌伯文;到(丁)未岁,一依午岁价,与捌伯文。年……”。


葡萄,曾写作陶蒲、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
马料账,唐代,1973年阿斯塔那506号墓出土,新疆博物馆藏。
“…慎微下…马食,合破正仓东西递畜料□仓曹…便处…伯玖拾伍硕叁斗壹胜,既先给并交全料,不合给□,各牒所由准状。彦庄,滔辛(牟?签名)。
合郡坊帖马(饲养马匹),从九月廿一日已(以)后至十二月卅日以前侵食(喂食)。
交河等馆马料斛斗(粮草),总壹阡(仟)陆拾捌硕叁斗陆胜,叁伯肆拾硕先支给迄。
壹伯硕交河馆,内贰拾硕十月给,叁拾硕十一月给,伍拾硕十二月给。
壹伯硕柳谷馆,内贰拾硕十月给,叁拾硕十一月给,伍拾硕十二月给。
捌拾硕石舍馆,内叁拾硕十一月给,伍拾硕十二月给。
“叁拾硕礌□馆,十一月……
柒伯贰拾捌硕叁斗陆胜未给。
贰伯玖硕贰斗闰十一月支在蒲昌县仓:捌拾肆硕玖斗叁胜蒲昌馆,伍拾硕伍斗陆胜柳中馆,贰拾陆硕叁斗壹胜达匪馆,肆拾柒硕肆斗草塠(堆)馆。
贰伯贰拾硕闰十一月在√支天山县仓:壹伯肆拾叁硕玖斗叁胜天山仓,叁拾硕礌石馆,壹拾肆硕叁斗捌胜…,叁拾壹硕陆斗玖胜…。
“…马侵食(喂食)当馆斛斗。其斛斗并在郡坊,其食历如前请填还者。准状勘责,从九月廿一日已(以)后具已付。未付数如前,依检罗护(七角井)、神泉、赤亭(鄯善东)、□昌等四馆未有申处,具检如前请处分。
内藏奏得称价钱帐,唐代,1973年阿斯塔那514号墓出土,新疆博物馆藏。
男女合葬墓。女尸纸鞋用官方文书糊成,已被剪成鞋帮和鞋垫状。文书为麴氏高昌时代。内藏为古代管理宫内仓库的机构。这是唐代内藏购买物品的详细清单,共有74行文字,用毛笔写在纸上。
“起正月一日,曹迦钵买银二斤与何卑尸屈,二人边得钱二文。即日,曹易婆买银二斤五两与康炎毗,二人边得钱二文。次二日,翟阤头买金九两半与□显祐,二人边…三日,何阿陵遮买银五斤二两与安婆…钱五文。即日,翟薛畔买香五百七十二斤,输石叁…。
…文。次五日,康夜虔买乐(药)一百肆拾四斤与宁祐喜,二人…颠买丝五十斤、金十两与康莫毗多,二人边得钱七文半…得钱七十文。次八……二人边得钱肆拾二文。都合得钱一百肆拾柒文。
…岁正月十五日内藏,奏。
起正月…买囱沙(?)一百七十二斤与康炎,二人边…日康不里□买香一百五十二斤与康婆何畔阤,二人边……次廿三日曹破延买囱沙(硇沙,药名)五十斤、同(铜)四十一斤与安那宁畔……,何炎阤,二人边得……文。
……价钱。
到廿九日,无称价钱(没有交易)。
交易双方,白为龟兹人姓,翟为高车人姓,车为车师后裔,其余都是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另,商品独特。
“……十一斤与何炎蜜畔阤…。即日,康乌提畔阤买…八十七斤…□□不吕多,二人边得钱一文。次廿四日,曹遮信买金九两与何刀,二人边得钱二文。即日,□射蜜畔阤买香三百六十二斤、囱沙二百卌一斤与康炎颠,二人边□钱十五文。次廿五日,白妹买…康阿揽牛延,二人边…。
都合得钱贰拾柒文。
起四月五,康□□买银二斤一两与何刀胡迦,二人边得钱□文。即日,康□□迦买丝十斤与康显颠,二人边得钱一文。……人边得钱十七文。即……钱一文。
都合得钱贰拾壹文。
…买银二斤与何破延,二人边得钱一文。次…香八百斤、石蜜□一斤…边得钱…。何刀买丝八十斤…二人边得钱…
都合得钱叁拾贰文。
起五月二日,车不吕多买丝六十斤与白迦门贼,二人边得钱三文。次十二日,车…迦门贼,二人边得钱一文半。
记录反映了麴氏高昌时代丝绸之路商品交易情况,以及麴氏高昌王国对交易征收的税金“称价钱”。
“起五月十六日至到卅日,无称价钱(没有交易)。
起六月五日,康妹买囱沙二百五十一斤与石莫,…得钱六文。次十…阤买香一百七十二斤与何炙,二人边得钱四文。
都合得钱拾文。
起六月十六日至到廿九日,无称价钱(没有交易)。
起七月一日至到十五日,无称价钱(没有交易)。
起七月十六日,康虎典……次廿二日,曹天夜罗买……得钱八文。次廿五日,安破……
都合得钱拾五文半。
…八月四日,康毕迦之买金四两与车不吕多,二人边得钱…。……香九十二斤与康资延,二人边…
都合得钱拾贰文半。
起八月十六日至到卅日,无称价钱(没有交易)。
起九月五日,曹直……破伦之,二人边得钱…。
都合得钱贰…。
死者的纸靴正好是一年的交易记录,可见自春至冬交易的频次。
“起九月十六日至到廿九日,无称价钱。
起十月一日至到十五日,无称价钱。
…十九日康那宁材买金…与曹诺提,二人边得钱肆文。
起十一月一日至到十五日,无称价钱。
竺、张、安”。
“起十二月廿七日,康牛何畔阤买香陆百伍拾□斤、囱沙贰百壹斤与康莫至,二人边得钱贰□□文。次…有尼屈量(?)香伍拾二斤,得钱…
…日,安符夜门延买香叁拾三斤与安安符夜门遮,二人边得钱捌文。
都合得钱拾贰文。
重光元年汜法剂随葬衣物疏,隋代,1972年阿斯塔那151号墓出土,新疆博物馆藏。
“诸(朱)衣笼管(冠)一具,脚[足靡]具,穴根里(履)具,手把玉豚一双,鸡鸣(枕)一具,白绫褶袴一具,鞊草靴一两,铜完(椀)弓箭一具,刀带一具,钦被具、绫练各万段(虚数,象征),被锦二百张(虚数,象征),细锦万匹(虚数,象征),石灰一斗(斛),五谷具(后补写)。
重光元(620)年庚辰岁二月下旬,仏(佛)弟子厶(某)甲敬移五道大神,持仏(佛)五戒,专修十善,宜向(享)遐龄,任意听过,不得奄歇留亭(停),急急如律令。
攀天丝万万九千丈,若欲求海东头,若欲觅海西壁。
时见张坚固,倩书李定杜”。
开元廿年石染典过所,唐代,1973年阿斯塔那509号墓出土。
三张纸粘接而成,前后残缺,存24行。过所是为通过各种关卡而向官府申领的通行证。此件为从瓜州、沙州(敦煌)户曹处领取的过所,上有朱印五处:首印“瓜州都督府之印”,中间三处“沙州之印”,结尾“伊州之印”。
“安西已来,上件人肆、驴拾,今月
日得牒,称:从西来,至此市易事了。今欲却往安西已来,路由铁门关(库尔勒西),镇戍守捉,不练行由,请改给者。依勘来文同此,已判给,幸依勘过。
府
户曹参军亶
史杨祗(府、史杨祗用印)。
开元贰拾(734)年叁月拾肆日给。
三月十九日,悬泉守捉官高宾勘西过。
三月十九日,常乐守捉官果毅孟进勘西过。
三月廿日,苦水守捉押官年五用勘西过。
三月廿一日,盐池戍守捉押官健儿吕楚珪勘过。
琛(骑缝,用印)。
作人康禄山,石怒忿,家生奴移多地,驴拾头。沙洲(敦煌)市勘同,市令(集市管理)张休(小字后签)。
牒。染典先蒙瓜州给过所,今至此市易。事了,欲往伊州市易。路由恐所在守捉不练行由,谨连来文如前,请乞判命。谨牒。
印(用印)。开元廿(734)年三月廿
日,西州(高昌)百姓游击将军石染典牒。
任去。琛示,廿五日(大字,用印)。
然而,丝路上商旅并不一番风顺,除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会遭遇沿途盗贼。
莫高窟第45窟南壁有胡商遇盗图,绘制于盛唐,描绘一队胡商在山林中遭遇强盗的情形。题榜抄录《观音经》文字:“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

粟特文摩尼教徒书信(复制品)。
开元四年《论语》郑氏注,唐代,1964年阿斯塔那27号墓出土,新疆博物馆藏。
该墓男尸也是文书剪裁的纸靴,此件为拆下之一,由“高昌县学生贾忠礼”抄写的郑氏注《论语·乡党》,正书小楷,书法端庄秀丽。阿斯塔那唐墓出土过多件私塾、官学学生抄写的《论语》、《尚书》、《诗经》、《孝经》等典籍抄本,可见当时均以儒学典籍为教材。[]内为郑氏小字注:
“[…无所不佩,佩以像□也]非帷裳(礼服),必□□[□裳,朝祭之服,其制正囗囗帷。非帷裳者,谓深衣,煞之囗□,缝□倍腰]。羔裘(黑羊皮衣)玄冠(黑帽)不□吊(丧事)[此皆视朝之服,吉凶不相干,自命有服,大夫皮弁锡衰,当士则弁绖。玄冠,委貌]。吉月,必朝□(服)而朝(朝见)[吉月,月朔也。朝服,皮弁服也]。斋,必有明衣(浴衣),布(质)[明衣,亲身之衣,所以自洁清,□以□为之]。斋必变食(改变食物),居必迁坐(改变住处)。食不厌(怕)精,脍□(不)厌细。食饐(陈粮)而餲(变味),不食;鱼馁(不新鲜)而宍(肉)败(腐烂),不食;色□(恶),不食;臭恶(气味变了),不食;失饪(烹调不当),不食;非时(不新鲜),不食;割不□(正),□食。不得其酱(佐料),不食。宍(肉)虽多,不使胜(超过)食□。惟酒无量,不及乱(喝醉)。沽(买来)酒市(买来)脯(肉干),不食。不撤(少)姜食,不多食[凡此皆为斋言。斋者,致肃敬于鬼神,故不可同于平时。变食,改膳食,□移居处。食饐,谓之餲;失饥失生熟之节。非时…时不得其酱不食,谓韭葅醢醢盐梅…也,撤去也。斋禁薰物,嫌□姜…捶牛羊宍(肉),为之削姜…麋施鹿……]
”。

延昌廿六年墓志,唐代,1960年阿斯塔那326号墓出土,新疆博物馆藏。
延昌(561—601)是高昌君主曲乾固的年号,共41年。墓主人是武将赵孟雍的妻子张氏。墓志用朱红颜料书写:
“延昌廿六(586)年丙午岁三月廿七日丁丑,将孟雍妻卒年。赵氏源出敦煌,将孟雍秉节弥固,夙夜在公,蒙皇恩慧(惠),先策授领兵将,后有勋于朝,复遣(追)赠民部参军。今妻张氏,皇天降灾,奄尔殒逝。四月二日壬午掩丧,故显其墓表”。

彩绘骑马武士泥俑,唐代,1964年阿斯塔那29号墓出土,新疆博物馆藏。
彩绘木雕骑马武士俑,唐代,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新疆博物馆藏。
彩绘木雕骑马文吏俑,与上俑同墓。
分三段制作:文吏上身一段,其下身与马身一段,马腿一段(组),接缝贴纸,后彩绘。文吏黑冠、橘红长衣,白裤、短乌靴,面容丰满,双手胸前捧物状。马深红彩,黑线描绘马鞍、马头细部。
仪仗泥俑,唐代,
1972年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新疆博物馆藏。
中俑与上同墓。盔甲,黑靴,双手执兵器状。
稍远泥俑,230号墓出土。
彩绘泥塑男立俑,唐代,1960年阿斯塔那336号墓出土,新疆博物馆收藏。
前一篇:2019北大“千山共色”4
后一篇:2019国博“万里同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