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西安5昭陵博物馆壁画

标签:
昭陵博物馆昭陵陪葬墓初唐壁画与文化初唐仪仗兵器给使侍女 |
分类: 自驾篇 |
前言:“上世纪70年代以来,昭陵陪葬墓区先后发掘了39座陪葬墓,其中共有壁画404幅,约800余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揭取了99幅,约500余平方米。由最早的杨温墓(640年)至最晚的契宓夫人墓(721年),昭陵壁画时间跨度长达82年。不仅数量大、品位高、系列性强;而且内容丰富、构图巧妙,时代特征鲜明;同时用笔简洁、线条流畅、色彩明快。……。尤以李勣墓出土的《乐伎图》;燕妃墓出土的《十二条屏》;长乐公主墓出土的《云中车马图》、《仪卫图》;韦贵妃墓出土的《献马图》、《阙楼图》;段简壁墓出土的《给使图》;新城公主墓出土的《担子图》而驰名中外。昭陵壁画艺术传承发展脉路清楚,是研究唐代壁画艺术不可多得的珍品。
当年陪葬昭陵者,均为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及皇亲国戚,享受国葬荣典。因此,昭陵壁画代表着当时墓葬壁画的主流方向,同时具有艺术的前卫性。它不仅是研究唐代历史、绘画史及唐人生活的形象资料,还是当今美术家学习和借鉴的粉本”。
昭陵壁画主要出自17个陪葬墓,身份、年代清晰。
不过,咨询工作人员,这里不具备温湿条件,展出的壁画全是临摹复制品。原品收藏哪里?
先是长乐公主墓道西壁壁画,云中车马图。
按方位,左侧为南,墓道入口位置,壁画呈出墓方向。
左侧残余,是白虎的尾巴和一条腿?之后的祥云之上,两匹肉色骏马拉着一辆红色厢车风驰电掣。车前一年青驭者,车内坐一长一少,神情自若,目视前方。车身左右,各插两面七旒红旗,随风招展,旗面各绘“亞”字黻纹。马侧各有一名牵马人,似飞天状;马后一红衣导者,飞天回眸。
最奇特的是车侧相随鳌头大鱼,红鳍红尾,巨口红舌,紧紧相随。这是传说中的摩竭,还是鱼龙?
整幅壁画,表达的是公主要出墓遨游吗?
战袍仪卫图,墓道西壁?是不是标反了,与上图朝向相反?
图中八位魁梧的仪卫,正处待命状态。都是八字胡,且服装一致:头戴黑幞头,内穿白袍,腰系嵌玉黑带,脚蹬黑靴,外披裘领战袍。
领队在前,络腮胡,表情肃穆,左手握左挂长剑,右手胸前握拳,随时要发出指令;不知腰带右侧所挂何物?
后方七位队员,待命时表情各异,均手持红旗,第一面旗长拖黑色穗尾,垂握手间。每人腰带,右挂箭箙(fú,箭袋),左挂长剑、弓弢(tāo,通“韬”,弓套)。
甲胄仪卫图,标注墓道西壁。
一领队五队员,均头戴红缨头盔,脖系护项、披膊;甲胄红底毛皮里,过膝,胸有护镜,腰扎嵌玉黑带;脚蹬黑靴。领队腰佩长剑,面向队员,讲解要领。队员腰挂长剑、弓弢、箭箙,手执五旒红旗,待命状态。仪卫整体宽肩细腰,精神抖擞。
标注墓道东壁的战袍仪卫图,同样一领队七队员,更清楚反映仪卫的装备。仿佛听到他们的窃窃私语:准备好,快来了。
标注东壁的甲胄仪卫图,队员腰间弓弢清晰。
回想李勣墓出土班剑,这些兵器,特别是弓弢,这么细长,是实用器吗?
不同墓葬壁画,穿插陈列,画风各异。
韦贵妃墓道东壁的仪卫图。一领队六队员,没有长乐公主的仪卫装备多,服装颜色却是多样,代表不同的职位吗?特别是领队和黄袍队员,恭敬中,目光斜视观察,等待主人到来。
长乐公主墓第一天井西壁的仪卫图。一个墓葬,需要几班仪仗?
一领队五队员,黑色进贤冠,橘红袍,黑腰带,黑长靴,不再打旗,只配长剑。这到底是长剑,还是长刀?柄端为一圆环。
长乐公主墓第一天井东壁的仪卫图。同样一领队五队员,是掉色,还是原绘,进贤冠白色,红袍没那么艳,腰带改为红色。
左为韦贵妃墓道东壁门吏图,较前门吏端正些,目光仍是偷偷斜瞅。
展室模拟唐墓门洞,上绘韦贵妃墓道北壁的楼阁图。想起前文《宝鸡李茂贞墓》夫人墓的门楼。
每层五间,正面三门两窗,侧门半开;各层下为斗拱挑廊,上为斗拱青瓦。为表达阁楼高耸,上层远小于下层。一层侧接连廊楼梯,角绘飘渺祥云。
给使,供役使的人,也就是宦官。陪葬墓中大量出土给使图,表达墓主在阴间继续过受奴仆侍候的生活。
韦贵妃墓的躬身拱手执笏给使图、卫弁图。均呈禀报状。
进入下一展室,主要人物壁画。
李震墓的秉烛女侍图,短襦长裙背影,手捧烛台,红裙曳地。
安元寿墓的持扇女侍图,绿衣黄帛,红白条裙,两手持握扇柄扇顶。
李震墓的嬉戏图。
两侍女上身内穿窄袖衫,外披长帛,套裙,红色外裙,红白条纹底裙。正在嬉戏打闹,后者左臂从前者腰间伸出,抓住前者右手,右手前伸,似夺物件;前者左手持扇,扭动腰肢,力图摆脱。
李震墓的提壶托盘女侍图。
女侍梳椎髻,上穿窄袖衫,披长帛,下穿红长裙,露尖头履。右手托盘,左手提胡瓶。胡瓶有盖,长颈,鼓腹,喇叭底,素面,手柄长而弯曲,现在新疆地区常见。
韦贵妃墓第一天井东壁,胡人备马图。
表现主人即将出行,胡人驭者准备就绪的场景。披鬃白马朝南站立,左右各一卷发胡人。左侧胡人身材高大,窄袖圆领红袍,黑色长靴,俯身低头;右臂夹住马颈,右手握缰,左手调试笼头。右侧胡人瘦小,翻领黄袍,黑腰带,腿扎行走束带,编织线鞋,双眉紧蹙平视,两手作勒缰状。白马张嘴竖耳睁目,紫色鞍袱。
李震墓的戏鸭图。
绘于第四过洞东壁南侧,侍女右手揽裙,左手举起,鸭子伸颈张嘴鼓翅,神情呼应,极富情趣。
阿史那忠墓的牛车图。
出乎意料,这些功臣皇戚乘坐牛车?查资料,一品以下命妇公主确实乘坐犊车。这应代表阿史纳忠之妻定襄县主乘用。牛车高轮,前有红栏,车顶已失。牛侧御者两人,胡人形象。
韦贵妃墓第四天井西壁的双螺髻女侍图。
韦贵妃墓第三天井东壁小龛南的仕女图。
仕女与侍女有何区别?侍女,婢女、女仆,侍候主人,窄袖紧身,便于干活。仕女,官宦人家的女子,被侍候的对象,阔袖宽袍,雍容华贵。
韦贵妃墓第三天井东壁小龛北的仕女图。
按描述,与上图隔小龛相对而立。
韦贵妃墓第一天井西壁的牵马图。
与上备马图相对。也是白马两侧各一胡人,不同是两人牵马。
这里有一组“幽默滑稽含媚态”给使(宦官)图壁画,与前三幅给使图相比,别具一格。其中,段简璧墓出土的四幅。段简璧,李渊外孙女,李世民外甥女。前展厅没有注意其墓遗物。
段简璧墓第二过洞西壁南段给使图,白描,中年宦官,幞头,圆领白袍,黑腰带,黑靴。拱手弯腰,双目斜视,形象猥琐,奴颜婢膝,谄上欺下之态。
北段给使图,左手握胸,右手指点,尖嘴猴腮,似打小报告,诽谤陷害之姿。
为什么刻画这种丑态呢?想起,前文李贞墓出土的彩绘武官俑,装腔作势,眼仁聚成了斗鸡眼。尽管外人生厌,可是主人需要,并且喜欢这种谄上欺下的人物存在。
另外两幅。左图,左手指点他处,右手竖大拇指自吹,贬低别人,标榜自己。右图,右手持笏,左手指点,露鼻裂嘴,狗仗人势。
安元寿墓的两幅老年给使图,均形体枯瘦,八字眉眼,两颊深陷,颧骨隆起,嘴角低垂,下颚尖而前伸。
左图,弯腰曲膝,双手邀请状,一幅谄媚老脸。右图,有气无力,左手拄杖,步履蹒跚。
李震墓也是两幅老年给使图。左白袍,躬身拱手;右红袍,摆袖戟手。虽年老失宠,仍不忘指手画脚,谄上媚下,可怜可恨。
左为长乐公主墓甬道南口东壁的老年给使图,持笏直立,没有媚态,却形容憔悴,目光呆滞,若有所思,笏板抵到下颚,百无聊奈,表现出宦官老年孤独无助的悲凉情形。
右为韦贵妃墓第三过洞东壁的中年给使图,身材瘦小,体形枯槁,蹀躞行走,双目闪烁,神情凄然,似竭力奉迎,期待垂青。
一处门楼,上为修复后的长乐公主墓第二过洞阁楼图,单层;下为执失善光墓的石门。
时间不早了,剩下壁画,只能捡特殊的细看,其他匆匆而过。
第一幅特别值得关注,抱弓弢箭箙(fú)男装女侍图,阿史那忠墓出土。
首先,这是一名女侍,但身着男装:黑幞头、黄圆领窄袖袍、红白条纹波斯裤、圆头线鞋;女侍体态健美,面容丰满,眉清目秀。关键是她双手抱着弓弢、箭箙:箭箙红色,形状与长乐公主仪卫所佩戴接近,可能皮制;而弓弢样式不同,为弧形,反映弓身的不同。
可见,这名女侍的身份,是管理主人的兵器,正在静候主人离家出行。
长乐公主墓的四女侍图,四名女侍,分别手捧花瓶,瓶中荷花、莲蓬各一;一手端钵盂,一手持拂尘。双手丁字杖者,卷发,男装。

杨恭仁墓的群侍图,也称七女侍图,分别持奁、杖、扇、钵、琴、棋等生活和娱乐用品。女侍清瘦,面饰妆靥(yè)。其中两人发饰花胜,保留隋代风格。
韦贵妃墓后甬道的乐伎舞蹈图。女伎姿态仪表、穿着发式基本相同,均双环高髻,额饰花钿,颊饰妆靥,内穿白色圆领窄袖襦,外罩阔袖长衫,下着长裙。
左伎正在吹奏排箫,右伎正在弹奏箜篌,中伎在在翩翩起舞。
阿史那忠墓的捧果盘男装女侍图,燕妃墓的捧包裹女侍图,契苾夫人墓的宫苑仕女图,李震墓的执拂尘女侍图。
过道,临摹韦贵妃墓乐伎图。
燕妃墓后室有十二条屏。其中,南壁(过洞哪侧?)三幅。
构图均为近景山石,中部一男一女(左图头部损坏,衣着可知为女性)对立两棵树下,远景山峰和两行飞鸟。中图有飞天降下,女子身后有三角形飘带,是霓裳羽衣吗?
后室西壁有六幅,人物三幅一男一女,两幅二女,一幅似夫妻做床、一女侍端茶。
后室北壁三幅,近景为平地。中图一男一女后背何物?
十二条屏要表达什么意思?
后室北壁东段,侍奉图。图中四女侍身材高挑,发髻各异;左执扇者橘红长裙侧立,另三人均条纹长裙,手捧拂尘、方盒、长琴,恭立待命。
后室东壁南段,乐伎图。均条纹长裙,左三人分持箜篌、长箫、琵琶演奏,右一人手中无物,是舞者?歌者?
后室东壁,二女对舞图。环髻高挑,红衫艳丽,条裙动感,这才是整个后室壁画的主角。
按理,唐墓主室并不以墓道为轴东西对称,入口在南壁东部,棺椁在墓室西侧。
那么,燕德妃墓室的壁画保存完整:十二条屏当在棺椁背侧六幅,两侧各三幅;棺椁正面(东壁)为对舞图,两侧(北壁东、东壁南)为侍奉图、乐伎图。这就是燕德妃的地下生活场景。
李勣墓壁画,二女对舞图、乐伎图,损坏较重。
昭陵博物馆不大,细看却内容太多,涵盖了初唐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方面。至于200多座陪葬墓,更是星罗棋布。只能匆匆一过。
赶回西安,南穿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全长18公里的终南山公路隧道,夜住秦岭南侧的牛背梁景区。
前一篇:2019西安4昭陵碑林碑石(下)
后一篇:2019西安6牛背梁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