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自驾河南8 阳台宫与奉仙观

标签:
阳台宫历史千年古树明清古建奉仙观金代三清殿 |
分类: 自驾篇 |
15:20,到阳台宫,951公里。门票15元,年卡免费。
阳台宫为王屋山三宫之一,全称“大阳台万寿宫”,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五(727)年,道士司马承祯创建,曾名寥阳宫。唐玄宗李隆基妹玉真公主、后晋烟萝子先后于此修道。历代多次修葺。现存明代大罗三镜殿、清代玉皇阁,分别为河南最大明清建筑。


现存数棵创建之初的千年古木,印证着阳台宫的历史。
这也是我见过的最粗大的娑罗树,叶繁枝茂,遮挡住整个大殿。
登上高大的月台,便是大罗三镜殿,又称三清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
东墙壁画,相对完整。
阁东,有《荆之琦功德碑》,记录了前文《皇城相府》“河山楼记”同时代、明末农民军南下济源的情况。
大字:“钦差分守河北道河南布政史司右参议荆讳之琦,号璞严,南直隶丹阳人”。
小字:“崇祯四(1631)年六月内,流贼自西下,突然而来,居民惊惶,四散逃走。既而杀青稔、虏妇女,甚且入天坛、据三宫,污秽圣像山灵,亦增余恨焉。幸荷荆老爷亲诣贼所,身昌矢石,栉风沐雨者旬日。于是诛殛窜,不可胜纪。虽流贼远避,而居未安。复遍履郊原,流涕慰抚,或旌表义士,或揄扬烈女;赐钞赐粟,悉捐己俸,平定抚绥,神享民安。若心大力宁,啻独当一面者,值圣天□□擢在即,士民啣恩,勒碑纪功,聊以颂荆老爷之功德,当与天坛同不朽云尔。
碑文:
“重修阳台宫记
夫王屋,尊居洞天第一者,经传载之。王屋之形胜特绝者,前人已备述之,余更何赘焉。第览其左足一支而南游,其委折之曲若河,其奔腾之势若龙,其飘渺之致若云霞;越二十里而复结一状,有如凤形,然一首上朝,而九尾下垂,中建一宫曰阳台。兹阳台也,不知创始于何代,而考其传流,则莫盛于唐。唐之明王御书廖阳殿,古制犹存,至今年深日久,而榱题有损。余社友李公讳生荣者,虑古迹湮泯,因大顶功暇,而修废举坠,重新廖阳阁,再整东西殿。庙貌巍峨,其盛可以求前而裕后矣。嗟夫,业已名缀科谱,不理宦绩,而务偃修,兹何以故?盖以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士君子心与时拂,亦各行其志云。故序以志之。
甲午(1654)科举人考选知县邑人周犹龙撰文(两印),共城山人熊明光书丹并篆刊(两印)。
而玉皇阁主体,则由八根通天木柱支撑。
阁内自然供奉玉皇大帝。出人意料的是,玉皇像如此高大,阁内一层如此高深。
下层供奉玉帝,上层用来藏书。
西侧看玉皇阁,原来是一座明三暗二建筑。
计划第二天过小浪底,根据时间考虑住宿地点。既然时间尚早,不住王屋山了。
2014自驾晋陕写过的芮城《永乐宫》,在济源之西。历史上,济源同样道教盛行,市区还有座奉仙观未看。
原路返回市区。16:50,赶到荆梁北街东侧的奉仙观,991公里。好在尚未下班,没有收费。
奉仙观,又称荆梁观,坐北朝南。始建于唐垂拱元(685)年,唐代二鲁真人(鲁希言、鲁和光)和宋代贺兰栖真曾在此修道。
亭中玻璃罩中,为太上老君石像碑。
门联:“返璞归真荆桑枣柿殿称奇,点石成金期颐贺兰道非常”。
殿内结构大胆豪放,最大程度地施用了减柱法:
屋架采用非对称形式,将荷载传递到纵梁。改传统结构横向传力体系,为横纵混合传力。
西部这根纵梁,由荆木制成。奉仙观,因此又称荆梁观。荆木梁上有题字。
东端:“荆木梁,荆根也,出于西北荆王,距此八里。宋代时,贺兰采修”。
西端:“此梁上背,后有月华,昔照耀如明。被奸徒盗去,现有□迹存焉”。
柱上题字:“枣木柱,枣根也,出于西乡枣林,距此十八里。宋代时,贺兰采修”。
同样标有:“此梁上背后有日精,昔照耀如明,被奸徒盗去,现有□迹存焉”。
不管荆木为何树种,枣木、桑木能有这么粗壮尺寸,确是难得。
东北视角。
夕阳西下,管理人员要下班了。时间仓促,观内存放的其他文物不能细看。仍返回御驾村住宿,996公里。
再次感慨,地处太行之南、黄河之北的济源,是个好地方。
前一篇:2015自驾河南7王屋山
后一篇:2015自驾河南9小浪底到三门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