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自驾河南1 古邺城和西门豹祠

标签:
邺城博物馆漳水古都铜雀三台西门豹祠碑石抄录 |
分类: 自驾篇 |
自驾河南,提前订购了“河南版旅游年卡”。 

10月6日出发,避开十一旅游高峰,享受一段免费高速。
6:25,良乡阎村上G4京港澳高速,里程清零。
等到8:30,交通台预计10:30开放。离开高速,转走G107国道。
10:42,从保定再进G4高速,里程116公里。
第一站,河北、河南交界的邺城遗址。
知道邺这个古城,还是中学课文《西门豹治邺》。其后,三国至南北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设为都城,为北方中心。而今,邺城遗址属临漳县,被漳河拦腰冲断,埋没在G4高速东侧的农田里。
G4在冀豫省界收费站前,新增了邺城出口。14:05,邺城出高速,465公里。
中间为铜雀台,曹植写有《铜雀台赋》。
东晋南迁,北方十六国混战更替,后赵、冉魏、前燕先后以邺为都40年。
西门豹祠刻铭残石,作为曹操高陵的佐证,引发争议。
介绍称,出土于安阳北丰村西门豹祠,直径37、残高42.3厘米,可能是柱头。西门豹是约公元前400年战国人,有功于百姓,后赵也祭祀他。文字抄录:
“圣人。
赵建武六(340)年,岁在庚子,秋八月□丈,南北五丈,高三尺五寸,壁三□七尺。上作回头殿,屋三间,间长□一丈五尺,用杂材五百四十□□四尺五寸,石夫高二尺,栌拱□□尺,搏基安白头委柱,陌坊(?)用□□山采石,筑基成殿用,功三百五万。世靳奴王身陈午、张安,匠孟黑燕,吏臣杜波、马孙,殿中司马臣王基,骑都尉臣刘谊,左校令臣赵升殿”。


北魏统一北方,后分裂东、西魏。高欢拥东魏小皇帝迁都邺城,高洋篡位建北齐,仍都邺城。
邺城曾为北方佛都。兴于后赵,盛于东魏北齐,南北响堂石窟(见《春节自驾邯郸3》)为例。
白石背屏造像。
主佛略带笑意,褒衣博带袈裟,结跏趺坐,手持施无畏、与愿印;下摆褶皱,搭敷须弥宝座;头光莲瓣三周,背光雕六飞天。两侧胁侍菩萨,戴三叶宝冠,上身半裸,桃形颈饰,手持净瓶、莲蕾、香囊,披帛腹前结珠。菩萨前供养人已残。底座坐式侏儒头顶宝珠盘,两侧蹲狮。


白石背屏菩萨造像。
白石背屏造像残件,尤为精致。
白石造像背屏残件。
为背光雕件。四周透雕菩提枝干,饰以璎珞。正中兽面人身,双目暴凸,嘴巴横长,胡须飞扬,两手握物,两腿粗壮,奔跑状。两侧四飞天,圆脸螺髻,上两飞天一手持莲蕾,一手托龙爪。上中为圆形佛塔,仰莲座,塔身佛龛刻坐佛,上为仰莲圆顶。佛塔两侧各一神龙,龙首向外,龙体卷曲,龙爪护塔。

隋大业九(613)年的赵觊墓志。
北魏武泰元(528)年的观世音鎏金铜像。
遗址北吴庄发现佛像埋葬坑,存像精美。
北齐白石菩萨立像。
彩绘石雕佛座。
三台是唯一出露地表的邺城遗址,在西南侧的三台村西,南贴漳河大堤,西临G4高速,南向开门。
西侧明代《重修邺台玉皇庙碑记(官五尺)》,反应了邺城及三台的历史:
“赐进士第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前浙江清吏司郎中磁州诚轩纪纯撰文,磁庠龙津…。
汤阴李太保公鹤山老先生读中秘书,获宋相志二十卷,考得齐桓公筑邺城以卫…河内称治。迨汉董卓之乱,袁绍据之。曹操领益州牧,迫绍呕血而死,遂居其地,始建…在北者曰铜雀,居中者曰冰井,相去各六十步许。四望隆虑西环,衡漳北带,每达人…之奇观,而骇英雄之安在者矣。玉皇庙在元季业已先建于金凤台之巅,我太祖高皇帝宁平海宇,为天下神人主,首秩百神之祀,毁淫崇正。是庙独存而倾圮者…其久而湮没也,乃各捐己貲,补葺如初。至今嘉靖辛丑(1541),相去又几百有余年,风堕雨剥…请清行寺僧续周号大维者重修之。大维乃苦心竭力,遍化四方,鸠集瓦木,翻修原庙…殿数,中间绘像,饰廊與。凡献陈之器,焚势之炉,无不俱备。复走州,属记于予,刻之贞珉…之曰:玅不可测之谓神,神也者,依人而行者也。故祭法云: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玉皇者,乃上天大帝,为神之至尊者乎,夫惟尊之至也,是以灵斯应也,充淆于宇宙,流行于…为风雨如此,而福善如此,而祸淫其神不可知,而应为有迹者也。故嘉惠者报其功,伸…可以已也。若夫大维者,可谓知所崇重也哉。呜呼,今之视昔,犹后之视今也,使后之…心焉,则是庙常存而不泯,而人心敬礼之天终不朽矣。是为记。
碑廊后,为金凤台。现存南北120米、东西80米,地上12米,地下9米。西侧有转军洞。
北侧墙外树林中高约5米的低矮土包,就是曾经的铜雀台。只能感慨,三曹同建安七子吟诗作赋、蔡文姬弹奏《胡笳十八拍》的铜雀台,早已灰飞烟灭了。
原始的夯土中,是转军洞的另一出口。
离开三台村,不上高速,沿漳河北堤西去,上G107国道,南下。
西门豹祠就在不远的北丰村、G107国道西侧与京广铁路之间,481公里。
南侧大殿开始复工,看来要发展旅游。
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百姓爱戴。漳河一带,应有过多座西门豹庙祠。这座可能始于东汉,原为豹神庙,西门豹像身着帝王衮冕。宋仁宗嘉祐二(1057)年,邺县令马益“恶其号服之乖刺不合”,重塑西门豹像,改饰以古县令衣冠,并更名为“西门大夫庙”。明代补入史起,更名邺二大夫祠。原祠为坐北朝南三进院落,1924年毁于战火,只剩几块石碑。


祠碑墙距铁路不远。
近年,西门豹祠成了寻找曹操墓的坐标点,有争议的高陵在此西7公里处。《三国志》有曹操遗言:“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是否就是这座西门豹祠?《水经注》载:“漳水又东北径西门豹祠前。祠东侧有碑,隐起为字。祠堂东头石柱勒铭曰:赵建武中所修也”。于是就有了邺城博物馆中“赵建武六(340)年”的《西门豹祠刻铭残石》真假的争议。


东侧卧地残碑,刻有“西史二公…”,小字“西门大夫名豹,魏文侯时为…漳水溉田,民到于今受其赐…。(曾)孙襄王时,令邺绍修沟洫,民食…。嘉靖十有七(1538)年七月知安阳…”。“西”为西门豹,“史”为史起。
中上横碑:
南侧立碑,便是《西门大夫庙记》,篆额清晰,碑文漫漶,难以辨读。
可查:该碑高1.73米,宽0.90米,厚0.18米,刻于北宋嘉祐二(1057)年七月,为县令马益所立,其兄马常撰文。碑文楷书,22行,满行34字。碑文颂扬了西门豹革除为河伯娶妻恶习、兴修水利的政绩;记录了马益改西门豹像服饰和庙名的过程。


西门豹祠的碑文不能抄录,复习《西门豹治邺》: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渐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前一篇:房山119 长流水寻探蝙蝠洞
后一篇:2015自驾河南2袁林与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