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73 上石堡到华木伦

标签:
幽岚山分水岭大草岭与水峪五岭鞍与火石咀四马沟东沟白草洼 |
分类: 房山篇 |
想尽量将大房山南北一起记录。2013年12月21日,从上石堡、大草岭登华木伦。
9:00,到霞云岭的上石堡村。村北,大石河转东南—西北流向。
清晨,河东侧的竹屋别有清新。车辆显示室外-11℃,河水没有结冰。
地图。
《房山县志》描述“圣水(大石河)”有:“至上石堡,南港水自东南注之。东南越对子庵(鞍)、宝金山,可由黄山店出山”。讲的是,走杏黄、燕水之间的古道:翻越对子鞍,穿冰湖沟,到坡峰岭东侧宝金山口(部队占用)。
而南港沟东侧另有支沟通白草洼、大草岭,南端是幽岚山的主峰华木伦。
大草岭与南窖乡的水峪,不过一脊之隔,开车却要绕行35公里之遥。
沟里有三岔口。
直行(南)通大滩、燕水、杏黄自然村,可谓世外桃源;翻对子鞍、穿冰湖沟,到黄山店。以后再述。
大草岭路上,回望三岔口。
不久,就是“大草岭”的村门。
门内就是地图标注的“白草洼”自然村,行政上,与东部统称“大草岭”村。
驱车到水泥路的终点。
爬山地图。
计划沿山脊环形穿越。
半山南望。
左为包子峰、华木伦山尖。黄线是穿越水泉背、五指峰、麻烦岭的路线,将由此返回。
向北的山尖,可俯视大草岭。
山尖回望,逆光。
前文提过《房山县志》:大房山的茶楼顶与幽岚山的分界在蔡树庵(鞍),认为现在的“火石咀”就是过去的“蔡树鞍”。
从这里看“五岭鞍”比“火石咀”位置更低,更宜成为两个主峰的分界线。难道“五岭鞍”才是过去的“蔡树鞍”?
东南方向的四马沟就在脚下。
上文《房山72》的麻烦岭不过是幽岚山的小枝杈。
小峰前的山口向南回望,下来的路。
山脊端部是绝壁,下面就是五岭鞍。
疑惑随之而来:为什么过去南窖一带出山的主要古道是火石咀,而不是五岭鞍呢?《房山64》杨家大院后的古道也是通火石咀。其他见《房山65
个人猜想:1、古道走葫芦棚北山口,东进长沟峪,南下长流水、龙宝峪、黄院等,距平原近;2、五岭鞍下四马沟的山势太陡。
五岭鞍的水峪坡段已经修好了路面。
蔡树鞍到底是火石咀、还是五岭鞍?回来查《县志》。
“五岭”、“蔡树鞍”都出现在民国县志中:“五岭有二,一在西水峪南”;“蔡树鞍,下寺过岭隘口”;“韩村河北源,出自茶楼顶(大房主峰)西南蔡樹菴东之狮子崖下,东南流经葫芦棚、下寺二村”。
看来,“蔡树鞍”还是现在的“火石咀”。狮子崖应该在葫芦棚一带,一直没有找到。
这里看大草岭与水峪的地理关系最清楚:两村近邻,但海拔高度相差很大。
华木伦顶。
天气比上次好,南港沟南端的大滩、三流水西的大洼尖,清晰可见。
从白草洼到大草岭,都是大草岭的地盘。
下山路上,林密,能远望的位置不多。
白草洼是大草岭的一个自然村,在大草岭村门南沟位置,只剩两家住户。
新铺水泥路尚未完工。
大滩、杏黄,以后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