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66 红井“天”路

标签:
古村古道白业角黑水峪娘娘庙六盘线天路六合山村 |
分类: 房山篇 |
六(渡)石(板台)路、张(坊)宝(水)路也有壮观的盘山道路,但没有六合黑水峪这段如此集中、壮观,可谓“天路”。六石路、红井路、张宝路都曾是历史古道。
11月3日周日一早,沿G108国道过霞云岭庄户台村。
东侧山顶叫“白业角”,如“三角城”一样,四面断崖。
远处可见百花山主峰。
接近分水岭。
过了分水岭山口,壮观的天路在南侧。
南侧沟谷。可见盘山道、废弃的古村。
这里是十渡镇六合村的黑水峪自然村。脚下城堡般的高台是座羊圈,俯视山谷。
尖山顶四面瞭望。
西南,山沟属于十渡东太平北侧的北沙港自然村。不知是否还有住户?
山体南延,将十渡的六合村与东、西太平村东西分割。
山谷,分布着六合村的多个自然村。
南口是红娘口,《房山县志》称“红姑娘港”,所以山谷也叫“红姑娘港沟”。
东侧。逆光,不是太清晰。
返回公路,沿山体西侧南行。
道路显示还有人居住。
出第三山口,道路向北拐去。
此处下望,盘山路左盘右旋在陡峭的山体东坡上,然后在谷底向南方伸展而去。
这段公路被称“六盘线”,就像从山顶抖动的长带,叠落在陡峭的山坡上,密集、舒展、震撼!
下山先北绕。刚才上过的“尖山”也出现北岭上。
换一角度。
小路边有一石臼。
看护人告知:上面是娘娘庙。这一带村民下迁,私人承包,老板修复了古庙。
还有一棵古树和几棵古柏。
东侧有碑,抄录:
“天仙有感
□□天开混沌而神神也自天降下,民无不感念神祗之大德。□兹因大明嘉靖年间黑水裕(峪)建修娘娘庙宝殿十座,铸钟一口,钟楼一座。相传至今,年深日久,风雨摧残,神像庙寺,竝(并)无形迹,只留大钟一口,以作后验。天仙圣母大显威灵,感念一方。众善人等各发愿□资助钱,文以成盛世,重修宝殿壹座,连三金神塑像五尊,勒碑一座,钟楼一间。开光献戏花费,众善人等芳名开列于后。
大清同治拾贰(1886)年仲夏月建立
香首善人
可见:庙早建于明代嘉靖,清后期重修,古钟已无。不清楚另十座嘉靖娘娘庙如何分布,这里怎么与遥远的山东泰安、高唐发生了联系?
几辆摩托呼啸自下而上。
看护人说:这里是摩托车飙车胜地,每周六都有几批数十辆的摩队在这里集结;当天周日,少了。
平台北望古村。
黑水峪旧村住家散落在半山的沟沟坎坎,现已迁出。老板承包了这里,修了水泥路。
来路。
老人称:当地叫“白泥(niè)角”,源于山产白土。猜想县志称“白崖角”,“崖”应发“ái”音。
农户采摘的野生“红姑娘”果,又称“菇娘”、“锦灯果”、“灯笼果”、“红灯笼”等,茄科植物酸浆。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
问:“红姑娘港”是否因因此得名?答:不是,听上辈老人说,是因为有位红衣姑娘从这里出山而得名。传说的详情不知。
另一自然村前,听见下面山谷传来呼啸声,以为起风了。转眼间,几十辆的摩托车队飙过。
向下,村里住户多起来。
过马安村就是十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