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57 燕山长春寺和西侧无名清墓

标签:
歇息岗长春寺古银杏无名清墓旅游 |
分类: 房山篇 |
1、长春寺
燕山石化正中有个“厂中村”,叫岗山村,居住主要是老人和外来务工租户。
岗山村,又叫歇息岗。传说,穆桂英在大象石生杨文广后,在这里歇息,得名。
院门斜对主殿。
主殿正面,破败不堪。
后院路口有一小碑横卧于地。
碑为清同治时期刻立。
可读文字抄录:“□古不朽
……春寺……一□以表□善之心,嗣后……地典出……欲卖去,除典价……五千千文当……有本村姓纪名……人以□共……契将所找之钱文……住持一时……永远之实恩,盖以……………本村石匠人□起。
后院西侧有棵高大银杏树。
说明了长春寺的久远。
据称:长春寺原为佛教,明朝天启六(1626)年重修过。清同治修后,改为娘娘庙,每年举行庙会。
树根。
2、无名清墓
过燕山西侧胜利桥,道路南向不远。路东为一储罐区,路西台地有一无名清墓。
墓南侧有2座规制墓碑,倒伏、断裂,惨卧荒野。
冬夏比较可确定篆额“谕祭”二字。
汉字可辨部分抄录:
“……生前之嘉绩□□□□□殊恩尔……
……于严疆爰晋中台俾绥南土旋□六诏承德……
……倚引年致政弥昭谦谨之风林履□□风……
此墓传说:1、那苏图墓,后确认那墓在北庄东,现燕化消防队西南边,已毁。2、卞家坟,修建于民国初周口店车厂运煤铁路时期。3、清初修复金陵时,主管官员私建绩墓。
我认为,后两种可能不大:清代墓葬规制严格,冒用皇帝谕祭修墓,不可能;民国初,正值民主之风兴起,汉族不可能,满族遗老不会违背祖制。所以,该墓只能是清代重要官员。从可辨“谕祭”祭文看,属于皇帝评价套话。
有可能是该官员死后追责,凿去名号。
1996年6月的胶卷照片。
原来碑与墓间有供桌、香炉、石瓶等石五供,雕刻细致精美。
2013年底,读民国22年杂志《游山》周肇祥《房山游记》:“先为金陵之游.....乘平车至西庄子,经王姑坟。未悉何王姑,一土馒头耳。”可见,民国时,叫过“王姑坟”。
2014年3月8日,过清墓,两断碑及龟趺都已丢失。印记看,丢失的时间不长。
痛惜!照此以往,数年后这座墓就没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