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28张坊黄廷桂墓、辽塔及涞水怡贤亲王墓

标签:
张坊黄廷桂墓辽代灵塔涞水怡贤亲王墓旅游 |
分类: 房山篇 |
张坊历史悠久,处拒马河奔入平原谷口,地理位置显要,兵家必争之地,以“帐房”而得名。向南平原,过涞水县城直接京昆高速(北京段正在施工);向西山路,过十渡或易县可到山西。
本文先平原地区,山区以后爬山文再述。怡贤亲王墓在河北涞水地界,但比十渡还近,一并收入。
1、南白岱黄廷桂墓碑
沿房易路,西过照塔,是南白岱村。村东北角小学北侧是清陕甘总督黄廷桂墓。
资料:黄廷桂(1690~1753 )北京房山区张坊镇北白岱村前黄自然村人(汉军镶红旗)。世袭云骑尉,雍正间,由总兵擢四川提督。乾隆时,历任两江、陕甘、四川总督,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后奉命督办陕甘军需,佐清军进讨阿睦尔撒纳。以筹划有方,加太保,封忠勤伯。乾隆曾评:“廷桂於西陲用兵,虽未身历行阵,而筹办军需,每有朕旨未到,旋即奏至,与所规画不约而同。体国奉公,精详妥协,而又毫不累民,内地若无兵事,其功最大”。后列紫光阁“平定西域前五十功臣”。
适逢一村民参加了该地平整,介绍:原墓地较大,多个三合土宝顶,黄廷桂的宝顶最大居中。原为高低12块地,人民公社时不便浇灌,平整为现在2层地块,宝顶、地宫均挖掘毁坏,只存两碑。
碑文:“少保大学士陕甘总督忠勤伯黄廷桂碑文
朕惟持金提鼓爰资将帅之臣,和众安民实籍封疆之任,是以简兹元辅俾总戎韬。尔乃在官不私,以死勤事,揆诸古训,是为荩臣。纪干太常,昭兹来许,劝忠之典,厥惟懋哉。尔少保大学士陕甘总督忠勤伯黄廷桂蚤籍世勋,蔚为人杰,受事能断,好谋而成,武达文通□。
两朝之知遇,迩安远至。为九牧之藩,维朕眷念,老成廾以重寄。圵门鱼钥式昭专阃之才,西徼龙沙允著筹边之略。迨建采于江介,南纪敉宁洎。驻节于关中,西陲“厂氐zhi”定,以至威行邛冉泽普巴梁,大启秦风,无艰蜀道,兴利除弊。令如流水之源,剔蠡安良。野有从风之草,属当鞮鞻之款,塞尚余苞蘖以干诛。朕知陈师鞠旅之间,必资决策运筹之彦,是用还韩琦于灵夏,“子反”张咏于成都。惟尔克广德心,深谙大讨,一夫之待泽,必以上闻,千里而馈粮,曾无淹刻。俾师行如在枕席之上,而民间不闻桴鼓之声。每揽报章,适符朕志。爰任保釐于遐徼,庶分猷念于宵衣。升是上台,锡之服命,乃因尽瘁,旧疾俄增。哀其伏枕之时,更上安边之策。是谓匪躬之节,存殁不渝,体国之诚,始终如一。开函震悼抚遗疏,而含凄感,序惊嗟为贤臣而长恸,饰终之典,其何靳马,命禁近而奠醑浆,赐□金,两宫贝王赏延于世祚以永存,劝奖忠臣庸有望于来者,肇称殷礼尚其宜尔后人。申命所司稽诸册府,嘉乃丕烈,谥曰文襄。呜乎,匪居匪康,尔既宣四方之力有典有□,朕且施十赉之仁,用建丰碑,长贻来叶。
2、张坊辽代忏悔正慧大师灵塔
位于张坊小学运动场北侧。原地土岗,村民大量挖土使塔孤立摇摇欲坠,后来加固塔基。
资料:辽代,八角形五级密檐石塔,南面刻“奉为先师大师特建佛顶尊胜密言灵塔”。其余各面镌刻着塔铭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通高6米,独石雕刻,塔铭文记述了大辽国燕京林禅寺僧忏悔正悔大师生平。塔顶仰莲云朵式塔刹,中间为一个葫芦式刹顶。
正慧大师,幼年出家,以燕京天王寺(天宁寺)三藏、永泰寺司徒疏主大师为师。一生遍济穷人,为人尊敬。75岁时请命放度,到张坊居住,于辽天庆六(1116)年正月二十六日去世。火化后得灵骨舍利,分为七份各建一塔供奉。
3、张坊仿古商业街
小学向南是集市广场的镇楼,原毁于战火,新修。镇楼是古战道的出口,入口在东侧门楼,古战道在商业街地下。古战道20元,一般。
仿古商业街。别有一番情趣,许多久违了的用品物件,在这里能看到。
沿仿古街东返门楼。门楼前丁字路口南行,过拒马河,就见“河北界”牌,进入河北涞水县界。
这条路叫保野公路,一路平原。大概保定地区的涞水县城到张坊,再借道十渡去涞水的野三坡吧。
4、怡贤亲王墓——最豪华的清王爷墓
张坊门楼南行9公里,看见路东赤土村口。
由路口西穿渐村,沿土路到达东营房村南的砖厂,就看见怡贤亲王墓神道碑。
此处距北京市区近百公里。曾问:王爷墓怎么建这样远?村民答:远吗?清西陵更远。
地图。
怡贤亲王墓,墓主人康熙第十三子胤(允)祥,也叫十三爷坟。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唯一有望柱华表的王爷陵墓。自神道碑到墓址长达1.5公里。
《房山24
胤(允)祥,在康熙众皇子中,与四子胤禛(雍正)关系最密,皇位争夺中支持四子胤禛,失宠于康熙,削爵圈禁。雍正胤禛继位,加封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后晋封为怡亲王,首任军机大臣,总理朝政,处理重大政务,深受雍正的依赖和器重。
死后,雍正将其名“允祥”的“允”改回“胤”,成为雍正朝唯一位名字中保留“胤”的皇帝兄弟。
雍正七(1729)年,怡亲王胤祥奉命为雍正皇帝选陵,选中现易县清西陵泰陵陵址。雍正大悦,对怡亲王胤祥嘉奖,赐其距雍正泰陵东北面六十华里处一块“平善之地为墓地”,即现在的东营房村云溪水峪为怡贤亲王墓。
也许这里曾是胤祥为雍正候选陵址之一,雍正赐给胤祥,要与这位铁杆兄弟相近吧。
雍正八(1730)年五月,胤祥逝世。雍正悲痛欲绝,亲临其丧,并辍朝三日痛悼之。
砖厂西侧就是神道碑。碑前“河北文物保护单位”矮墙位置不妥,有煞风景。
碑文:汉满文“忠敬诚直勤慎谦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这应该是神道起点碑。在神道西端终点、墓前还有一碑,记录雍正对其评价,可惜没有发现。
侧面。
五孔桥南侧。
孔上部的水兽被盗,只剩东二孔一个。文物部门若不修整,孔面石拱难以持久。
西侧相隔较远还有一座三门四柱七楼石牌坊。
西侧整体。仿木结构,楼顶屋脊、吻兽、瓦垄、勾头、滴水、掾飞、斗拱、梁枋,工艺精湛。
石牌坊西北角,原东营房中心小学、清怡贤亲王墓文保组。已长期无人。
继续西行,过一渐没于地下多根石梁断裂的石平桥,树丛中看见一对华表。
华表八面莲花须弥座,柱身八面浮雕双龙戏珠。加底座华表共48条龙,极为罕见,可见雍正对这个兄弟的宠爱。
再西三孔桥,损坏严重,宝顶旧址淹没在三孔桥西的茂密玉米地里。
前文先后提过金成明牌坊、伊桑阿墓、甘池王爷墓、黄廷桂墓,都是清代。相比可见怡贤亲王墓的规格。
遗憾的是后部宝顶一带没有遗留。资料称还有神道碑亭、神厨库、井亭、值班房、月台、宰牲亭、朝房、宫门、南北焚帛炉、隆恩殿、宝顶等。1935年宋哲元军队把墓挖开,葬品及文物被盗走。抗战间,怡王陵拆毁,地面建筑全被平毁。
现在,怡贤亲王墓的后部景象,只能参照清西陵的雍正泰陵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