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13 十字寺

标签:
旅游 |
分类: 房山篇 |
北京最早的教堂。
中国发现的唯一比较完整的景教寺院遗址,殿宇已毁坏,初看不起眼,仅存碑树。但都有讲究,是国宝级。
十字寺地叫三盆山,三面环山,状如仰盆。
燕山西车厂村,村西原煤矿进门,沿山道终点,见古银杏,即到。
注:1、栗园,燕化胶厂一代,原为坟山村,金陵守墓村。2、村西煤矿处右转,过龙门口村,金陵主区。后文专题。
路上
山路正对猫耳山主峰,沿道路右转去十字寺。
左侧“人”字塌方带为猫耳山标志。攀登主峰则由此直行走野道,上涵洞右侧小径,后沿主山谷上行。后文爬山文。
1、十字寺遗址。
十字寺,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比较完整的景教寺院遗址。因宗教文化价值、人文价值,被破格提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为晋代佛教寺院,唐代改为景教,辽代又改佛寺,元代重修,元顺帝赐名十字寺,恢复景教。明代又改为佛寺。
景教,基督教一个支流。唐代由波斯传入中国。景教“正大光明之宗教”之意。
景教在五代及宋时绝迹于中国,而在中亚西亚一带则仍在生存发展。元朝时,中亚、西亚有很多都是景教徒,忽必烈的母亲是景教徒。1215年蒙古军攻下金中都(今北京)继而入主中华后,景教徒随之而来,所以,十字寺在元朝时候是最为鼎盛时期。
碑头
建筑石件外,龟趺石两个,石柱础4个。柱础上刻有葵花图案,花盘平整;外2件刻11花瓣,内2件刻16花瓣;花瓣上刻有团状云纹。
民国初,西方人发现景教石刻,拓印寄不列颠博物馆;抗战前,日本人发现景教古碑。国民党当局将其中两块十字石雕运往北京博物院(故宫),“文物南迁”再转存南京博物院。
书中,存南京博物院的抱柱基石。可惜在南京没有见到。
古树东南角伏地碑。
碑文不清,可见“重修”、“房邑古奉先”、“金陵在治内西北去”等。
6、古树
北方高僧用银杏树来代替佛门圣树菩提树。可惜古银杏只剩一棵,不能结果。树后有一松树,也有年头,称“拐棍树”。
奇怪:以后会提到的河北镇铁瓦寺,也是一棵古银杏和一颗“拐棍松”。
7、新碑
后面近年新碑也不可小视,是国宝的复制品。
原件“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一座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为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之一。
参见:“回族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渊源”http://www.huizucn.com/bbs/viewthread.php?tid=37072。
文中:“全世界共有五通《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复制碑,其中美国、朝鲜、梵蒂冈各一块,日本有二块。”这当是第六块。原碑在西安,近处就可观赏。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由由波斯传教士伊斯建立于西安大秦寺的院中。碑文由波斯传教士景净撰刻,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参军吕秀岩书并题额。
碑身高197厘米,下有龟座,全高279厘米,碑身上宽92.5厘米,下宽102厘米,正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
8、山谷
十字寺四周森林茂密,有果园泉水。
里去,是爬猫耳山主要路线之一。已建好人工台阶,右向已与金陵环绕,右上可到图中山尖,再通山顶草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