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山10   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2012-05-12 08:13:27)
标签:

石像

凤凰亭

白水寺

大象石

奶子石与大张石

分类: 房山篇

燕山地图。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燕山地区位于房山城关镇(原房山政府所在地)西北,猫耳山东侧,山地和丘陵约各占一半。燕山石化公司“化工城”,曾独立为北京燕山区,现并归房山。

与周围猫耳山不同,地质完全是花岗岩,曾是北京重要花岗岩开采地。

燕山地区千奇百怪的花岗岩巨石,形成独特地貌。现存一佛二菩萨造像、凤凰亭、白水寺三古迹由花岗岩制作,大象石、奶子石、大张石三巨石更是花岗岩“球状风化”的产物。

 

1、一佛二菩萨造像

现存于燕山公园内。原在南侧,1990年因建设需要移至公园,建亭保护。现已成小庙——迎风寺。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此石,民间有种种迷信传说。刻石上宽下窄,状如蘑菇,当地人俗称“佛爷石”、“猴头石”。石高185公分,周长约600公分,雕面向里深凹,刻有双层佛龛。第一层佛龛从石的边沿自上而下,内低外高,略带倾斜。第二层于左右中间刻有打结的结花,成对称图案,并刻有垂下的飘带,以示流云飞动。佛龛下的雕物已经模糊不清。佛龛中刻有一佛二菩萨,佛为释迦牟尼,高100公分,体态丰满,大耳垂肩,但面部由于剥蚀,已经看不清眉目。释迦牟尼左臂下垂,手指向上,意为佛在拯救众生时耗尽了脑髓,只有大地才能证明;右臂弯曲,手至胸前,作持印式。释迦佛赤足站立在一个突出的平台上。他两旁的两个小菩萨各高50公分,左边的双手当胸合十而立;右边的左手扶胸,右臂下垂。整个石刻造像线条粗犷,有浓厚的装饰性。

后有专家对一佛二菩萨造像进行了详尽的测量考察,有隋代、辽金两种意见。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后侧的碑:“她”应该是前女副总理吧,曾为燕山石化书记。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2、凤凰亭

位于燕中路南口、研究院东侧的小山坡上,重檐攒尖的石砌碑亭。

筒瓦盖顶,下檐四角有四个万套兽。四向各开石券门。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门额浮云飘带图案。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碑亭内竖有清雍正九年(1731年)汉白玉石碑。碑身高3.5米,宽0.93米,厚0.33米。碑四周刻有宝相花和莲花叶片花纹。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圣德先昭西山仪凤碑铭”:多处不清,仅供参考。

“至首至治之世 朝庭清明 百职修奉 和气冲盈 黎民偏德 天用锡以嘉祥四灵之征诸福之物莫不毕  至其绩之也 厚则其盛之也神自然之符也钦惟皇上仁孝广渊 基命宥密体圣祖仁皇帝之心以为出入起居发号施令无一事不契乎无心无一念不同乎民隐执大中之短以凝无绩秉至公之道以衡群材鸿施溥被而人乐熙暤之风至化旁敷而世跻仁寿之福上天降嘉瑞骈臻御极以来日月五星合璧联珠河清数千里嘉禾瑞兰庆云灵芝垒见频仍我圣祖曰此皇考六十余年深仁厚泽之所留贻也或谦让不居不以宣示史馆曰肤所爱者丰年为宝耳自尧舜以来载籍所传敬天勤民未有如我皇上诚且笃者也唯里惠无满假之念故上天笃眷估之心帝德有日跻之敬故万彚献亨嘉之象

雍正八年正月二十日 房山县西山之上 朝阳方升 有彩凤翔然来仪 高数尺尾长丈余 五色缤纷众鸟拱卫其时官吏匠役及居民人等聚观者千余人 以此山〇京畿百里辇鼓之下有鸣冈之瑞此非圣德至治之所感孚乎臣谨按黄帝时凤凰止东园集梧树韩诗外传以为上道修德行仁之所召也〇即仁七〇载凤凰巢〇阁〇时〇九成〇〇来〇此〇圣德〇〇时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成王时翔于紫庭说者以为周家受命之符宝八百历数之基汉宣帝时数见光武章帝时又见唐太宗时见于莒州宋景德元年〇于〇〇皆极盛之时也我皇上心法治法聿追古帝王汉唐以下未足此数惟天亶圣人四德归心五行协应故能有此戴仁缨义抱礼向智蹈信之瑞应时则至太和翔洽文明景象〇见于兹礼记所谓升于天〇凤凰〇〇〇〇〇〇所谓〇〇得则凤凰〇〇其明〇〇〇〇天之犹谦牧不有曰朕德何足以致此非所谓圣不自圣益以成其为皇以圣继圣何以宅心惟诚与敬何以出治建中表正勤绥〇民对越天命和气所蒸文明瑞应其应维何翔凤九苞集于西山腾于紫霄飞叶皞历谐此虞翙韶在昔帝王德〇〇〇有凤来翔凤翼之霭我皇己仁万物并育授玺衔图德辉旁烛雅诗有咏凤鸣朝阳蔼蔼多士邦之光我皇衷益处懋修谦多德大不居道惟悠久化泽覃敷瀛内外受天之佑万有千载。

雍正九年岁次辛亥仲春之吉委署领侍卫内大臣兼理奉宸苑乡事务内务府总管散佚大臣

臣常明稽首顿首恭记。”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2014年4月,补充《西山仪凤碑》。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看来是称颂雍正时期的仁德政绩的。

雍正皇帝即位励精图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上下官员开始奉承阿谀,有文字记载上报的祥瑞之兆就先后达到50多起。如“黄河水清”,“瑞泉涌现”,“冬降甘露”等等。房山县“有凤来仪”就属于这种情况。

据查:《大清一统志》“雍正八年正月二十日,凤凰集于房山县之山沟。”然而,据当地一些老人们传讲,当时落下的不过是一只很大的五色野雉鸡,但大臣们却故意夸大,把雉鸡说成是凤凰。当时任总理石道事务散秩大臣常明和侍郎宗室普太上奏说:“据石工监督司官田周呈报:正月二十日,房山石梯沟中,见瑞凤集于千峰顶,五色俱备,文彩灿然,工匠樵牧居民千余人,莫不共见。”总兵管承泽、顺天府尹孙嘉淦、直隶总督唐执玉又亲自报奏此事。一连串的上报,使得雍正皇帝下旨:“朕思古称凤为王者之嘉祥,朕抚躬自问,功德凉薄尚不足致凤仪之瑞。”但是还是批准了修建凤凰亭。

 

蟠龙藻井。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3、白水兴隆寺

寺内的三尊石佛,是目前北京地区已知最高的石佛造像,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据考证,建于金代。

寺前原有明代成化、万历石碑两通,石桥一座,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京原铁路被毁。现桥为1994年重建。万历《重修白水兴隆寺记》碑文保存在《房山县志》中:原为木结构的三进殿落,因“燔于樵火”,神像“风雨日侵之”。到了明代万历丙子年(l576年),就地开山取石建瓮,将石佛置于石室之中,并设置了石门石窗,还对石佛进行泥皮彩绘。同时还在寺旁修了弥勒殿、禅堂、钟楼、厨灶。

坐北朝南的无梁殿,重檐庑殿顶,砖石结构,呈正方形,穹隆顶,中央雕有龙头藻井。

 

风雪白水桥。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明代:重修白水兴隆寺记,郑民悦

邑城之西北十里许,曰白水寺。僻居山谷,杳乏人踪。谷中秀石屹立,昔人因之为大觉像,高踰寻丈,覆之华宇。其下寒泉飞瀑,触石而鸣,挹之盂湛湛焉,若玉液。兹寺之以白水名也。创建之年,莫之能识,景泰14501456)中智莲辈再造之,迄今百祀有奇,焚修久废,原构之三阁燔于樵火,风雨日侵之。万历丙子(四年,1576),北邱常缘过之,恻然曰:世尊而石肖之,即金刚不坏体也,侵之非所患矣。顾杂之荆棘、亵之刍牧,攻浮屠者能恝然乎哉?乃以身自矢愿为之募缘,遐迩乐善者翕然响应,资镪之助罔恤。李君世强、李君善皆大檀越也,复思结木为祠美矣,而未必持久。乃采石于山,甃之为阁,工役之庶,琢磨之艰,弗计也。阁成,金其像,绘其壁,丹雘兢妍,瞻者竦然起敬。次建弥勒殿,次禅堂,次山門,颜其门曰兴龙,袭以故也。钟楼有虡,厨灶有舍,钜纖器用,靡有不周。寺以上有岩秀峙,曲径萦纡,有华表树之巅,登眺者,赫然一胜概也。丙戍(万历十四年,1586夏事竣,里人郗君佃刘君彻辈恳予记之。夫儒釋之道不同,譬若方圓之不入也。予何言哉?虽然,佛者,觉也,所以呼寐者而使之寤也。世之颖慧之士頓悟迷途於善也,脫然而先登之岸。若彼大千之众,泯泯棼棼,溺於爱水而莫之识,虽欲自善,孰示之觉路之津乎?故服缁者,流崇梵宇,誦灵文,五体投地,求日跻于上乘。虽本来之性未必乎,辄见而一念,济恶之非庶乎,其少遏若常圆辈,庶几祝釐圣寿,攝济群蒙,法演灵台,利周贤劫。斯无愧于募缘之初心,则凡啖白水者吐青莲矣,苟偈其舌妄其心於五戒也。恬不为畏,虽寄跡龙城,怡神象岭,竟何益哉?若邑之民敬之而从善可也,滔滔而邀福不可也。勉之慎之。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清末:游白水寺记,刘伯敷

咸丰八1858)年九月,家严携予及诸弟辈,敬陈薄奠祭于先祖妣之墓。时天朗气清,惠风和暢,因南上寻白水寺。未里许,得石涧,宽可数十步,水流清细,虽季秋下旬,岸草犹碧。隨涧而西行数武,古石嶙峋,幽林蓊郁,遂不知有尘世間也。已而泉流奔响,树尽桥横,仰视山腰古寺在焉。拨荆榛,援藤葛,盘转而上,但见寺荒僧去,只余一钟,碑老苔生,微存数字,而殿宇甚雄,自神像以及窗棂门限,俱属石成。盖亦今时之庙所罕有者也。礼佛毕,欲登南岭採黄精。至石桥,足疲遂不果往。扶栏俯視细流,涓涓出石罅中,鱼小如秧针,千百为群,泳游可爱。下坐涧石,阴古樹,渴饮清泉,香凉入腋,侧听野鸟琴筑宛然,因思佳山雅水筑室于兹,不亦世远而尘清乎?无何夕阳西下,从人催归,回首瞻望,犹不已也。因作歌曰:泉石清洁兮林木幽,紅尘不到兮白云留,洗我俗虑兮豁双眸,何能视此兮日遨遊。

 

中者为释迦牟尼,高5.8米,左阿南,右迦叶。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白水寺石经幢,明碑称华表。

当地人称是穆桂英的拴马桩。

白水寺正上山顶,有一座金代石刻经幢,顶部为四层经幔。石柱因年代久远不知曾刻字与否。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白水寺南侧山体看白水寺。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白水寺在山谷左侧。远山为猫耳山东部延伸的雾山,也有人叫雾岚山。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4、大象石

位于燕山北部羊耳峪家属区,形如巨象。

传说:“羊耳峪”原为“养儿峪”,因穆桂英在此生杨文广而得名。辽宋两国征战,辽国大将韩昌在沙峪(凤凰亭)一带摆天门阵,穆桂英不顾身孕,率兵攻打。穆桂英枪挑一员辽将后,忽然感到腹中作疼,知道用力过猛,胎儿受了惊震,趴在马上,来到大象石下,生了杨文广。

南侧。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民国房山县志记:“县西北十二里,一曰红羊峪,有大石高二丈余,其形似象,故名象石。石上有唐贞观元年刻石,其文云:古石异样,其名曰象,问我生时,天地未判民国十三年,村人白文珊、赵普泉等恐其日久湮灭,复题:卓尔不群。四字刻于石以纪胜。石前有庵,即名象石庵。”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现在,唐刻、寺庵已无,唯余北侧:“民国十二(1923)年春  富白琨题  卓尔不群”。

不知是否后人再凿,“民国十三”现为“民国十二”。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5、奶子石

近椭圆,形似乳房,位于燕山中部迎风商场后。因四周树木茂盛、建筑过近,不能拍下全幅。

传说:穆桂英在羊耳峪生杨文广后,没奶,文广饿哭,来到奶子石下休息。忽然,巨石顶冒起一股白烟,一阵轰响,涌出乳白色的奶水,杨文广吃饱。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6、大张石

位于凤凰亭西南小山顶,小山曾名荆子山。山顶巨石是燕山地区最大花岗岩个体。因罐区包围,要从东良各庄火车站、西西庄村到达。

传说:张果老路过,觉得鞋里硌脚,脱鞋磕出遗留。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白水寺南侧山体看大张石(右上),下为京原铁路凤凰亭段。
房山10 <wbr> <wbr> <wbr>燕山三古迹和三巨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