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以色列空军的大屠杀幸存者

标签:
杂谈 |
欢迎对以色列有兴趣的朋友们,加微博关注和收听;
也欢迎通过微博的私信与我们取得联系、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我们会把这些问题在博客里以问答的形式回答,与大家共享。
愿意和中国朋友们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以色列计划微博:http://weibo.com/theisraelproject
以色列计划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theisraelproject
以色列计划中文网站主页:http://www.theisraelproject.cn
4月19日是以色列大屠杀纪念日,全国上下纪念被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同胞时,以色列国防部关注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加入空军的大屠杀幸存者。
当年,有大约120人逃离了纳粹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二战后以色列建国后,这些人回到国内,加入了以色列空军,投入到了保卫祖国的战役中。这些人成了第一批专业的空军战士。如今35人还在人世。他们成了“国宝级”的人物。
http://s1/bmiddle/a1949647tbe124a7e0d80&690
泽夫·里昂出生在波兰,在德国占领后的反犹浪潮中与家庭离散,被送到了设在当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泽夫曾试图逃走,但第一次并没有成功,反而被关到了第11监狱区,这里是奥斯威辛集中营最严密的看守所之一。好在苏联军队从东线进入波兰时,纳粹开始将没有被虐致死的犹太人逐步向西迁移,这条路虽然被称作死亡之旅,但是也给很多人带来了逃生的一线希望。泽夫很幸运的抓住了机会。
死里逃生的他在1947年联合国宣布巴以分治之后,进入了以色列这个新生的国家。虽然身上伤痕累累,但是他依然报名加入刚成立的空军部队,并参加了空军培训,成了以色列的第一批空军战士。历任战斗机飞行员,飞行教官和空军情报部门的负责人。退役后成了以色列航空公司的机长。
伊特扎克·比兰和泽夫一样,出生在欧洲。他是一名乌克兰的犹太人,大屠杀期间只有7岁的他,流离失所,东躲西藏,靠乞讨和偷吃为生。最终他来到了当时的苏联,并加入了苏联人的部队抵抗德国侵略者,直到二战结束。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时许,由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利用埃军在西奈中部地区兵力稀少,防御单薄的弱点,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余人和部分武器装备。同时,该旅的主力3000人,与米特拉山口的伞兵会合,向米特拉山口突进。伊特扎克等人往返运输伞兵,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http://s8/bmiddle/a1949647tbe124d3e6457&690
一些媒体报道认为,和高超的技术装备相比,以色列空军最大的强势可能是其飞行员。再加上二战犹太人被屠杀的那段历史,因此以色列国防部对他们非常重视。泽夫和伊特扎克是目前健在的120名第一批大屠杀幸存者空军战士的代表。如今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经去世,在世的35人也都到了古稀之年,成了以色列和国防部的国宝。
本周,以军总参谋长班尼·甘茨专门为他们举行了一次特别的会议,以纪念那段不平凡的岁月。班尼·甘茨说:“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