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另见酒徒新书《家园》描述:大隋朝承袭汉制,官府衙门都是坐北朝南。如果职位高到可携带家眷上任,官员的妻儿老小通常都安置在衙门后宅。平素公务往来,客人走得全是前门,只有私交甚好的朋友或者自家晚辈才走后门入内。几百年后,贪佞之风大行,“走后门”一词也由此而来。
还有一个说法,“走后门”原为褒义,典故与包公有关。传说包公上任开封府尹后,很久没有百姓来告状。后来,他偶然发现其原因:官府大门守卫森严,守门官吏还要索要贿赂才让人进门,这就是所谓“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包公处罚了守门官吏,并决定打开后门,让百姓随意出入告状。由此衍生了“方便之门”和“走后门”两个说法,但“走后门”的意义后来发生了重大变更,不再是原来的好事了。(网络资料)
前一篇:中国人为什么讨厌“三”?
后一篇:古代为何要在午时三刻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