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四大名著】颐和园里看三国

标签:
东学堂语文图说四大名著颐和园三国 |
分类: 知识 |
本期东学堂【图说四大名著】将带着大家走进颐和园长廊,我们从长廊的壁画中来学习三国故事。以长廊彩画为蓝本,梳理《三国演义》故事之外,更会深入一层批注故事文化背景以及进行人物故事点评。在这里会看到真实版的“辕门射戟”和“千里送嫂”。历史与小说,小说与既有印象有哪些区别,都会在这里告诉你。此外,本着回归原著的态度,也将带着大家探究彩画本身与原著描写的细微差别。多角度地、最大化地带着大家了解名著,学习文化。
1、长廊壁画有六十幅以《三国演义》为题材,原著开篇的桃园结义自然不可或缺。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在此明确了人物身高,刘备七尺五寸、张飞八尺,关羽九尺,汉代一尺约23.1厘米。最矮的刘备也是1.72米,在当时是很高的了,三人站在一起足可媲美当代偶像天团。
2、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第一个重要事件当属“孟德献刀”,这一行为堪称惊艳。图中,董卓胖大的体型被画工准确地表现出来,遗憾的是,原著中七宝刀仅一尺多,和图中有较大差异。
3、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这幅图像表现了她在小说第八回初次登场的场面。画面整体相当考究,王允的“策杖”、貂蝉的“惊跪”,以及背后的牡丹亭,都符合原著的具体描写。
4、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王允的连环计始见成效,而此处原著的描写,更是极为精致。作者先后使用十一次“戟“字,来烘托紧张的氛围。图画表现了吕布“提戟欲去”而貂蝉挽留的场面。
5、吕布以辕门射戟调停刘备与袁术的矛盾,其神奇箭术令人叹为观止。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上也的确发生过辕门射戟的故事,只不过历史上的吕布用的是矛,而戟是当时一般士兵的常用兵器。
6、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传播极广,此图便表现了土山约三事。然而你若仔细思考一下便会发现,他降汉不降曹的要求实际上是不符合逻辑的,本是汉人,如是降汉,那之前是叛汉?
7、千里走单骑,关羽保护两位嫂夫人前往河北寻兄。这幅图中的一个细节极为有趣,两位夫人的车子是手推车,但又不同于孔明的四轮车,而小说中事实上也的确出现了“推车”的动词。
8、汜水关,五关之一;卞喜,六将之一,善使流星锤,图中卞喜所持之物便是他的兵器。两人身后则为僧人普净,关公死后与他仍有段奇事,此处普净带发修行,可惜不知画工根据何在。
9、本期最后一图,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图像描绘了吕布不敌刘关张败上虎牢关的场面。不知同学有无发现,此图没有之前图片的边框,如果你想知道原因,不妨在颐和园清遥亭一探究竟。
【资料链接】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其中许多风景画仿自江南山水,是画师们根据乾隆意图绘制的。
前一篇:营养不良的信号爸爸妈妈看到了吗
后一篇:圣陶关于语文的50条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