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纸惊风起
(2014-09-23 00:39:23)
标签:
落纸惊风起唐代诗人耿湋咏宣州笔惊风摇露撼动魂魄艺术神品 |
唐代诗人耿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官至左拾遗。他与卢纶、李端、钱起、司空曙,夏侯审等,被称为“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中,耿湋与卢纶交游最多,名声颇大,今存《耿湋集》2卷传世。
耿湋对毛笔情有独钟,得到宣州笔以后爱不释手,视如神笔,特地作诗《咏宣州笔》以抒怀:
寒竹惭虚受,
纤毫任几重。
影端缘守直,
心劲懒藏锋。
落纸惊风起,
摇空见露浓。
丹青与文事,
舍此复何从。
此乃一首五言律诗,盛赞笔兼及握笔之人,包括诗人自己的自信。
寒竹,笔管,指笔。虚受,徒然得到。纤毫,笔尖,亦指笔。任,抱,拿起。
起首两句诗的意思是,得到宣州笔觉得惭愧,拿起来该有多重。
任,也有责任的意思。这就不只是说笔的本身,而是进一步说到握笔人的责任感了。
颔联,从笔的形态对笔做出赞颂,意思是:形影端立本就坚守正直,心地磊落不想敛藏锋芒。
这也不只是写笔的形貌,更是具象与抽象意蕴契合,借笔赞人和自赞,赞颂那些正直的有睿识的文学、艺术大家。
颈联,描摹挥笔之龙飞凤舞,惊风摇露,撼动魂魄。笔落在纸上,惊起风雷;挥摇于空间,则见雨露纷纷滚翻。
这就更见出文学、艺术家的风度和气质了。
末二句诗比较浅白,意思是:无论绘画与写文章种种,都离不开笔的神功!
在唐代,宣笔制作上的材料选择十分地讲究,不仅精挑细选兔毫,
从具象上看,《咏宣州笔》也赞美笔的材料,比如柔软而富有弹性,流畅婉转富于动态。然而,笔的神力不在物质,它只有被书家、作家、艺术家运用起来才会变“活”,才会变得意义无比,价值无比。从物质上讲,不管笔的造价多高,材料毕竟还是材料,但从精神上、艺术上讲,笔一旦注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成为艺术家的益友,把它发挥到极致,甚至可以创造出艺术神品。诗人耿湋视宣州笔为神笔、仙笔,舍此而不能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诗,至今传为佳话。
虽说,文学艺术中精神、情感为灵魂;然而,笔(包括纸、墨、砚等)作为一种载体,当是第一性的,二者齿唇相依,文学艺术不会凭空产生和留传,除了生活基础,它还必须有物质的载体。所以,历代文人、画家、书法艺术家等,都会歌颂笔的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