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丐

(2025-10-15 16:56:28)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散文选


一个秋日清晨,一个货郎挑着担子,行走在通州城郊外的大道上,路过一座破败的小庙时,他无意中瞥了一眼,见一个乞丐正一动不动地躺在庙内。货郎走进庙内,见乞丐的身体已冻僵了。

接到货郎的报案,通州州官带领众衙役火速赶到庙内。在乞丐尸体旁,一个差役发现了一张纸,上面墨迹淋漓,写着一首诗。州官接过诗,小声吟诵起来: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随着州官的吟诵,一幅画面穿过岁月的尘埃,呈现在我们眼前:一弯残月,一个乞丐拄着竹杖,敲着歌板,缓缓而行。后来,他走进一座破庙内,和衣躺下。夜,愈发地冷,他的身子突然抖个不停。他知道,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了。这时,他发现在一尊泥塑旁,像是上天特意为他准备似的,竟然摆放着笔墨纸。

这让他想到了老子。当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在守关小吏的请求下,给世人留下五千言而去。而他,只需留下五十言即可。就着朦胧的月色,他一边研墨,一边回想着自己的一生,然后挥毫写下了这首绝命诗。

州官吟罢乞丐的临终绝笔,对其不胜怜惜,于是找了一块地方,将其埋葬。因不知这乞丐何方人氏,姓甚名谁,只在墓碑上刻下“诗丐之墓”。

诗丐死了,但他的诗却获得了永生。多少年来,他的故事一直为文人所津津乐道,关于他的身世,更是演绎出了无数版本。有人说,清光绪年间在顺天常见此人,相传是一落魄秀才,因家境贫寒,流落街头乞讨为生。

慢慢地,好多地方都攀“龙”附凤,出现了关于诗丐的记载,如民国二十四年,《续修广饶县志》载:“诗丐,不知何许人。清同治间城南黄邱村外大路旁,发现无名男子尸身。邑令彭嘉寅据报往验乞丐也,于发中捡得七律一首。”甚至我的家乡宿迁也成了诗丐的葬身之地。

诗丐还和不少名人“攀”上了关系,如诗人袁枚不知从何处录得此诗,而后人竟误以为此诗为袁本人所作。另一个传说和郑板桥有关:晋城进士马体孝,因贫穷沦为乞丐,讨饭到郑所在的潍县时,饿死道旁。郑亲自验尸,发现死者怀中藏着一首绝命诗。

不过,清朝学者齐学裘和诗丐发生联系,倒是有据可查:道光年间,齐游于苏州,一位朋友为其吟诵诗丐之绝命诗。齐感慨不已,当即赋诗一首:“诗人境遇何多穷,通州诗丐诗具工。”

到了现代,画家丰子恺也读到了这首绝命诗,丰非常喜欢,于是便以“一肩担尽古今愁”为题,画了一幅漫画:一个行人,挑着沉甸甸的行囊,弓着背,在山路上踽踽独行……(文:李浅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幽默的汽车
后一篇:岁末怀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