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与彭麓山房
(2025-05-27 14:48:52)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明代时,周至仙游寺的旁边,有一处状元康海的别墅。这里,还流传着一段 “状元背妻”的故事——
家居武功县浒西庄的康海,在家读书时,常到仙游寺游山玩水,赏景瞻佛。
一年春末,康海又一次只身赴仙游寺闲游。这个时节,乍暖还寒,游人不多。迎春花已仰天怒放,悬挂在坡头崖边,让漫山遍野流光溢彩;榆叶梅含苞待放,像初谙世事的姑娘,娇羞胆怯,紧紧地与伙伴们援手贴耳,聚团围拢;沿途的柳枝,吐芽绽绿,频摆柔姿,娇情无限……这一切,让这位饱学才子赏心悦目,兴奋不已。
其时,桃花汛已至,整个冬日积攒在秦岭深处的冰雪开始融化。河水猛涨,飞流直下,穿山越涧,击石窜峡,蔚为壮观。康海沉浸在这青山环绕、碧水激荡之中。他一鼓作气,登上了松竹葱笼的象岭峰。这时,居高临下,鸟瞰全寺,更是心花怒放,浮想万千。他将仙游寺(时称普缘寺)全貌尽收眼底,他目睹了狮山雄姿,仰观了九峰迭翠,俯视了仙游诸塔(法王塔、藏传高僧桑伽巴喇嘛塔、逼风塔、逼水塔等),远眺了西山腾雾……兴之所至,即兴吟成《从象峰北崦下望普缘》一诗:“陟山披丛薄,览景惬幽素。降观万壑奔,平临千嶂赴。宿爱弥建欣,新赏豁相聚。未睹赤城游,仿佛兴公赋。”
正在这时,他发现北岸沙滩之上,一位头插野花的女子伫立石上,面带愁容。走近一见,原是一位俏丽姑娘。其不高不低的个子,既有亭亭玉立之态,又有娇巧玲珑之韵;康海暗叹:没想到,山野之中,竟有如此佳丽!他想,如此一位弱女,身临斯境,定有所难,我应援手相助。
康海揖礼相问,原来女孩正为过河犯难。于是,他慨然背负其女,涉水过河。双人四足,两在水内、两悬空中,走走停停、摇摇晃晃,一个脸上羞羞怯怯,一个心中忐忐忑忑,他俩怀着不安和幸福的心情渡过芒水,畅游普缘寺。据说,此后两个人终成佳偶。这样,便有了后来的“状元背妻”诗:“弱女临水恨碧流,对山(康海亦称“康对山”)权作济人舟。聊将桂手攀仙手,斜依龙头并凤头。一朵野花插鬓右,十里香飘满瀛州。轻轻放落尘埃地,两对无言各自羞。”
其后的康海,先是考取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等职,后又蒙冤株连,削职为民。从此,放形物外,寄情山水,凡30余年。
回家后,康海在仙游寺旁修建了一座别墅,取名“彭麓山房”。他十分倾情于这里的青山绿水和林泉胜迹,一年中多半时间居于此处。
在这里,他与同为明前七子之一的户县人王九思等人一起,广蓄优伶,制乐府、谐声容,自操琵琶,演起了秦腔戏。他先后创建了“康家班”“康王班”“张家班”等戏剧团社,曾广集千名艺人,参与秋神大赛等活动。他自己亲笔创作了《中山狼》《王兰卿》等剧本。
康海还与王九思联手,改革秦剧的唱腔脸谱,创作推出了“康王腔”。其唱腔,“慷慨悲壮、喉啭音声,有阳刚之美、有阴柔之情”。在康家班基础上组建的张家班(亦称华庆班),前后活动500年,久演不衰。
有朋友来访时,康海就在彭麓山房设宴款待。他在《彭麓山房宴作》一诗中写道:“南原双白杨,直上数千尺。仿佛齐彭山,不为后土搤。山房当其阴,潇洒殊襄昔。置酒劝君饮,慷慨尽三石。岁月不肯留,人生岂常适。试问华冈子,谁见王维宅。”一句“岁月不肯留,人生岂常适”,道出了康海的人生坎坷、无限感怀……
他在彭麓山房还写下了《观禾》一诗:“我来彭麓下,坐爱青山色。雨过多新凉,苍烟望无极。秋禾行欲成,岂畏骄阳逼。垅亩绿如屯,原隰少螟蟘。同欣有年乐,讵知天子力。”诗人一开篇就直抒胸臆:“我来彭麓下,坐爱青山色”,这里是他情之所注、心之所系、爱之所及。
与康海齐名、同为明“前七子”之一、时任陕西提学副使的何景明,对康海的才学十分敬佩,对康海的遭际十分同情。他因恰在陕西任职,故而专程来仙游寺瞻访彭麓山房,并题诗以记:“不求金马召,翻爱碧山楼。柳色闲门闭,桃花曲径迷。酒船时问字,翠壁有留题。只此林泉好,无烦到浒西。”
“只此林泉好,无烦到浒西。”真乃点睛妙句啊!(文:张长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