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善思则明
善思则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912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猴年说“猴”(5)

(2025-02-26 21:00:33)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园地

5“猴语”之趣

日常生活中,许多与猴相关的话语十分有趣。比如,说某人精明、会打算:“他呀,猴精猴精的!”说小孩子机灵:“他是猴子托生的,鬼着呢!”或者:“这孩子多猴!”一个“猴”字便说尽了孩子的灵巧、可爱。有权势的人物一倒台,依附他的人随即溃散,人们便用“树倒猢狲散”来比喻;而“尖嘴猴腮”则是形容人长相的成语。此外,有些俗语如“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猴年马月”等,也很有意趣。

不少与猴有关的歇后语,通俗形象,诙谐幽默。如“猴子爬竹竿——上蹿下跳”,“猴儿投胎——手脚一刻不闲”,“猴子的屁股——坐不住”,“猴子吃辣椒——抓耳挠腮”,“猴子唱大戏——胡闹台”,“猴子看戏——干瞪眼”,“猴儿背着手走——装人相”,“猴儿耍大刀——胡侃(砍)”,“猴吃麻花——满拧”等。而猴子捞月的故事几乎是尽人皆知,这则故事后来就演化成一个歇后语:“猴子捞月——空忙一场”。

“猴”相关的成语,更是耐人寻味。“心猿意马”,比喻像猿腾马奔一样胡思乱想,控制不住;“沐猴而冠”,沐猴,即猕猴。猴子虽戴上了人的帽子,却并不是人,比喻虚有其表,窃据名位者;“朝三暮四”字面上虽没猴字,但却与猴子有关,出自《列子》。说宋国有个喜爱猴子的老人,他养了一群猴子。因为粮食匮乏,便想限制口粮。老人就对猴子说:“给你们吃橡实,早晨三颗、晚上四颗,够吗?”众猴子听了都很愤怒。他又改口说:“那就早晨四颗,晚上三颗吧,够了吗?”众猴子一听立刻变得很高兴。“朝三暮四”原意是指聪明人善于变换方式,实质没有变,却使对方满意;而不善于辨别事理的人可能被捉弄。后多指反复无常,变化不定。(文:梁文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