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说“猴”(3)
(2025-02-24 14:29:50)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园地 |
(3)猴年读猴画
国人对猴子的喜爱由来已久,无论是三打白骨精的“孙猴子”,还是动物园里飞檐走壁的刁顽之主,无不令人捧腹且心存愉悦。而我喜欢读猴画,其戏谑的形表赋有世俗的“图腾”。画家们之所以喜欢画猴子,而观众也满心欢喜,是因为猴与侯同音;若猴画中再添加可爱的蜜蜂和奔驰的骏马,那就十全十美了,意思是“马上封侯”!
宋代的易元吉,堪称是猴画鼻祖。他之前,或许有人画猴,但没有他影响广泛而深远。他的猴画不仅意趣盎然,而且造型典雅,尤其是猴子的长臂令人过目不忘,仿佛猴子想通过长臂与人类靠近,从而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我不由地会想,人类在进化的过程当中,大脑变得发达了,学会了使用工具,而手臂却越来越短促,不过,缩短的那部分即为工具所替代。我每次看到《缚猴窃果图》《三猿捕鹭图》《树上二猿图》《乔柯猿挂图》《蛛网攫猿图》等图画中猴子的长臂,总是情不自禁地张开自己的双臂——我在想,我这手臂来自于哪只猿猴呢?
你瞧瞧《蛛网攫猿图》里的那只毛茸茸的小黑猴,它的右手长臂悬挂在枇杷树上,双脚紧紧地攀住枇杷枝;左手长臂则横空求渡,定眼一看,远处的枇杷枝上竟然有若隐若现的蛛网,难道小黑猴在调戏那只小巧的蜘蛛?
自古以来,绘画,形好得,而神难寻。不过,易元吉的猴画,形神兼具,实属罕见。据说他早年专攻花鸟,模仿过甚,食古过深,未能摆脱古人之窠。后来,他漫游两湖,深入山区并寓居山野,悉心观察飞禽走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住地的周遭挖塘掘池,置石种树,广罗花草,蓄养飞禽走兽,凿孔观摩,艺事大进。尤其对灵长类的猿猴观察入微,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每有画事,必然胸有成竹。
不过,易元吉画中的长臂猴到了现代,似乎也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而萎缩了。尤其是到了泥猴张那儿,就剩下一团泥了。然而,这团泥,也非同凡响。在这团泥的缩影里,我见过举缸和顶碗的杂技猴,还有优雅的观月猴和捧哏逗乐的说唱猴,更有醉态可掬的醉酒猴。(文:包光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