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将诗思入凉州
(2025-02-07 17:13:45)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我自小就喜欢军旅诗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我最早接触并喜欢上的古诗句,那时还在上小学,老师称其为“边塞诗”。羌笛,杨柳,玉门关,一知半解中构成了小小脑海中一幅苍美的边关画作:玉门何处?羌笛何物?杨柳何怨?这样的疑问带我走进了军旅诗词的浩瀚世界,融入了大散关的铁马秋风。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些如战鼓般激扬的诗句,不断激发起血液里潜伏的因子,把军旅基因悄然注入我的灵魂。带着对沙场的渴望、对军营的向往,那年高考,我毅然报考了军事院校,并被顺利录取。军校浓郁的战场气息、激烈的竞争意识,让我坚信选择无悔。学院以“选择”为主题组织新生入学演讲比赛,我引用李白《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开场:“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饱含激情的演讲一举夺得比赛第一名。然而军校的严酷完全超出预想,三个月紧张的入学训练让我几近崩溃,坚持、放弃?漫步校园的林荫道上,一幅幅标语映入眼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选择了军人,就选择了坚强,一点点磨砺就退却,还谈什么“西北望、射天狼”?特别是毛泽东的“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让我深感惭愧!接下来的日子,我刻苦训练,勤奋学习,淬炼铮铮铁骨,磨砺钢铁意志,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走出校门那天,只可用“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来形容了。军旅有诗词,挥戈亦激昂。
走出军校,驰骋军旅十余年,和着河西古战场的千年朔风,在苍茫凉州的大漠戈壁我用青春与汗水书写诗行、成就梦想。有一年,部队在藏区执行驻训任务,巡逻在美丽壮阔的青藏草原上,望着羊群如云,鹰翔长空,听着牧民策马放歌,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久久在脑海中盘旋,壮美河山,焉允豺狼肆意猖狂?每每夜半巡营,雪压营帐,哨兵的枪刺在月光下寒光闪闪,全是“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意境。一次带队夜巡,途中在一佛寺旁小憩,怀抱钢枪,微弱的车灯下我写了“戎马匆匆夜未央,羌道不闻格桑香。菩提拂尘明镜显,何劳执戈护佛旁?”问人?问佛?更多的是问自己。2010年参加某次演习,演习正酣时,却惊闻美韩在我黄海联合军演。“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望着靶场北边连绵起伏的贺兰山,岳飞的《满江红》在胸中怒吼:“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昨日伤心地,今之国门户,岂容他人酣睡?9月18日,坐在汉长城烽火台遗址上,心中感慨万端,提笔写下《无题》:“晨舞烽火台上风,秦砖汉瓦与沙沉。群鬼南海幽魂在,贪犬西域侵心存。钓鱼前池遭浪驱,牧羊后院为邻侵。催马披甲投鞭渡,我辈岂是清谈人?”真恨不能“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满腔怒火转为演习激情,炮火连天射,剑气冲星斗,对空炮击取得“满堂红”,官兵群情激昂,射击场一片沸腾。凝望长城,我深感自己与千百年来在这里驻守的将士们同心、同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军队无战,更需时时备战。复杂的周边形势时刻提醒,不仅要有忧患意识,更得长缨在手,有着“仍留一箭射天山”的威慑。“把酒常思隆中策,对月唯见吴钩悬。”这是我夜登华山时的沉吟。有军旅诗词为伴,但知作为一名军人,须得“秉烛闻鸡枕戈憩,战得黄花香满衫。”【张建林(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