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门匾探析
(2025-02-03 20:39:36)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农村门匾从千年前流传至今,它是古代的农耕文化、新世纪的先进文化在门第文化方面的继承和发展。今天,就半个多世纪以来我所看到的门匾,作如下探析。
门匾的位置及美感 门匾位于门楣与门楼顶(盖)之间,属直面临街的外体。在门楣与门楼顶上下间距里,若没有门匾便有空白感。于是,先辈门主及工匠们便在两者之间设计、镶嵌一矩形门匾,这样整个门体便显得沉稳大气、文雅庄重。
门匾的文字及意念 漫步农村大街小巷,门匾比比皆是,文辞虽有同有异,但都反映出时代气息和门主的生活理念。经典门匾,举不胜举。如“耕读传家”,便凝结着古老农耕文化、中华传统思想的精华,它反映了人类生活的根基是耕田种地,以解决衣食之需。有了这个物质基础,重视读书学习,则开智益睿,修身养性,立德做人。这样的门匾反映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及生活哲理,因而被人们信奉和广泛传播;经典门匾“惠风和畅”则反映了如下的时代特色——20世纪末期,改革开放的和煦之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解决了温饱问题,政通人和,人们感到温暖舒畅;进入21世纪,农民种地不纳税,地亩有补贴,看病有医疗保险,60岁后有养老金,农村初中、小学免学费、课本费,并有蛋奶工程等,这样的好日子通过门匾“和顺安康”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而门匾“天道酬勤”则反映了人们对勤劳致富的信仰和尊重;“贵在自立”反映了人们抓住机遇,自力更生,治穷致富的自立思想和坚强意志;门匾“勤和家兴”“室雅人和”则反映了人们处世的生活理念及新一代农民的精神面貌。
门匾的书写及败笔 门匾是主人镶、众人观的一块文化基石,不可书之不恭或信笔不收。在农村,偶尔会看到一些门匾写得龙飞凤舞,不免给人一种浮躁感。相比之下,楷书、隶书庄重大方。再说新时代的陶瓷门匾,在门匾“耕读传家”(横书)的两侧又竖写了“诗书传家远”及“耕读济世长”,我认为是败笔。因为它破坏了门匾的空白美和古朴美,给人一种累赘感。然而,如此这般的模式已经成为多数新式门匾的共性,渴望引起人们的重视。
门匾的追求及价值 当今农村楼房林立,门匾方兴不已。不乏有门匾爱好者,渴求名家名字。白鹿原便有一位年轻后生,亲自拜谒著名作家陈忠实,求书“谦和诚樸”四字,后到雕刻店让石匠拓而刻成石匾,镶于门楼,名书好匾,一时佳闻乡里。(文:乔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