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字(9)
(2024-12-17 14:54:01)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园地 |
(9)袭用古人之名
在我国命名史中,有一种较常见的取名方法,就是袭用古人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若探究其原因,不过是仰慕古人、见贤思齐罢了。若考证,最早的例证,大概是夏朝的后羿吧。袁珂《中国神话传说》:有穷国国王后羿,原本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因为仰慕为民除害的天神羿的善于射箭,而自己也喜欢射箭,便也取名叫羿,后来做了国王,人们便尊称他为后羿;“后”就是王,首领的意思。
这样看来,袭用古人之名而为自己取名,是一种很古老的取名方法。《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曰:“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西汉时,袭用古人之名而命名的风气很甚,郦食其、审食其之取名即属此类。
这种例子很多,如名曰无忌者,春秋时有韩无忌,即公族穆子;晋朝有何无忌,即广武将军;唐朝有赵无忌、长孙无忌。而柳亚子以弃疾为名,其子名无忌,蔡元培之子亦为无忌,当代作家张贤亮的儿子就叫张公仆,这些均是袭用古人、前人之名。
袭用古人之名者,还有所谓胆大之举。清人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七“名字之妄”条曰:士希贤圣,窃比前人,于名字中寓意,往往有之。然尊如尧舜,圣若宣尼,夫谁敢比迹哉?而梁太常丞有“唐尧”,汉有临武长“虞舜”,北魏有都督“曹仲尼”,唐武后时有拾遗“鲁孔丘”,何其狂妄若是?实际上,所谓狂妄若此者,除上述外,大有人在。汉景帝十四子刘舜,汉广阳顷王刘建之子亦名舜。《汉书》中记载魏相传天子所服令中谒者,又有赵尧、李舜、儿汤、贡禹等人。
在此种命名法中,最常见的是袭用古代帝王名。唐代有人曾为其十子取名为:发、丕、坚、粲、垂、向、吕、稷、望、咸,全是古代帝王名。袭用孔子之名的虽少见,但袭用孔子之徒之名者,倒是比较多。还有一些人有另一种嗜好:魏人高菩萨、陈人邓沙弥、唐人宋金刚、高力士,皆以神将之名取名。
晋明帝庾后字文君,北齐娄后字昭君,可能是袭用卓文君、王昭君的名字吧。清人王士禛《香祖笔记》中还记有朝鲜人袭用苏轼、苏辙之名者,可见此命名法运用之普遍,甚至影响到了边疆、邻国。
然而,一定要注意的是,若与所仰慕的古人姓氏相同,不可盲从此法。可以在同姓先贤的姓名中间加仰慕的字,如张希良、孔宗尼、周今旦、萧仰何、李慕白等;或加其他的衬字、虚词,营造出一种含蓄委婉的意境,或许会产生好的效果。
袭用古人名还有一种很委婉的方法:李赤是慕李白,黄居难是慕白居易。古人最讲究的是,不能袭用当代非常显赫之时贤名达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这是犯讳而要被斥责的。
我为犬子取的学名是:李下造父。造父,既是古人名,也是一星宿名。同时我特别看重“父”字,上古人好用此字为男儿取名,是为美称。(文: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