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字(7)
(2024-12-14 17:07:24)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园地 |
(7)兄弟联名
兄弟联名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命名方法。一般来讲,兄所取之名,往往就是弟命名的依据和参照。
据说,兄弟联名之法,最早见于鲁公伯禽的后代。明人吕兆祥《东野志》云,伯禽少子曰鱼,始以东野为氏,第三代生二子,长曰晖,次曰晞;六代二子,兄曰灏,弟曰淳;七代二子,兄曰缙,弟曰绅;十代曰绘曰纯……然而,有人却怀疑吕兆祥之说,认为其说非见于经史。严九龙则认为兄弟联名最早的例证,见于《左传》的侨如、焚如、荣如、简如四兄弟。然而,我读《史记·秦世家》却见到了更早的例子:蜚廉子叫恶来,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恶来革。
到了汉代,兄弟联名便屡屡可见,孔僖二子叫长彦、季彦。蔡中郎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曰:“哀子懿达、仁达”尔后更发扬光大了。三国刘表之子刘琦、刘琮,唐代有孔巢父侄曰戣曰戡曰戢。此种取名习俗,至宋代最盛。从《宋史·杨覃列传》中得知,杨蟫在陕西做大官时,被宋太宗改名为杨覃;而他弟弟杨蜕的两个儿子又叫:杨侃、杨傅。
兄弟联名的一大特点,就是利用汉字中的形声字大做文章。从以上例证可以看出,兄弟联名所用之形声字,恰好意符相同而声符有异。这也主要是那些好取单字名的情况。《宋史·岳飞列传》曰:岳飞五子:云、雷、霖、震、霆。孔凡礼撰写的《苏轼年谱》曾谈到苏轼的孙子十三人,名曰:箪、符、箕、钥、筌、筹、篑、籍、节、笈、簟、笛、笙。
若兄弟命名取的是双字,则必须有一字完全相同,才能视为联名。白书斋所编纂的《白居易家谱》,白居易第五十二代孙取名即有:璋古、敬古、宣古、尚古、复古、好古、荣古等。
兄弟可以联名,姊妹当然亦可。台湾学者刘增贵在《汉代妇女的名字》中谈道:“尚有另一种命名方式,即在名字中以相同之字表示姊妹,例如东汉清河孝王诸女中有名直得、贤得、别得者。”《全唐诗》卷七“女学士宋氏若华”条:宋若华共姊妹五人: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
兄弟联名,在我国命名史中,自有它的地位。正是它的诞生、发展而普遍为人所用,才启迪了后代的五行命名和字辈的创立。(文:采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