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的柿子树

(2024-10-21 14:52:04)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散文选


我的家乡是北昌杨家村——乾县西南角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家乡值得抒写的事物很多,但我最想讴歌的是柿子树。

成年柿树高大伟岸,树冠浑圆状,枝叶繁茂,躯干表皮一年四季黑黢黢的,沟纹较密,裂成长方块状,摸起来瓷实实的。柿子树生命力旺盛,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根系发达,狂风刮不倒,大水冲不垮,适应性极强。听老人说,柿子树能活到三五百年,多则上千年,素有“千年老槐问老柿”的美称。从平原到沟峁,从田野到崖畔,从旱塬到山坳,从房前到屋后,家乡到处都有柿子树。特别是鸿沟,大片大片,成排成行,是柿树的海洋。

家乡这么多柿子树并不是人们栽种的,先是在沟岔、土坎等地方自然长出来一种软枣树,人们再嫁接而成。软枣不是枣,果实虽甜而小,却与柿子树是同科植物,嫁接亲和力强,成活率高。故家乡有这样的歇后语:软枣树上接柿子——小事(柿)一桩。柿子树从来不用浇水施肥,也不用修剪喷药,更不用像苹果等水果那样疏花套袋,它却茁壮成长,年年奉献出累累的果实。

春末夏初,满沟遍野淡黄色的柿花开放。柿花小巧玲珑,犹如童话王国的金色小皇冠。当花托中间露出一个个青绿透亮的小脑袋,柿花就飘落下来,孩子们用线串起落下的柿花,制成最原始最淳朴的“黄金”项链,挂在脖子上。

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当荷尽菊残,秋叶飘零时,树叶由绿变黄再变红,枝枝柯柯、梢梢末末挂满了柿子,是颗颗玲珑的红玛瑙,是仙女铺排在天地间的宫灯,是秋天燃烧时凝结的火团。柿子按形状有鸡心柿、磨盘柿、木娃娃柿等,按大小有水柿子、火柿子、火罐柿等。食时一手捏把儿,一手轻轻地用指尖撕去薄如蝉翼的外皮,这时你心不能急,手劲不能重,否则汁液一下子流出来,手上就会沾满柿汁。一撕一揭,那薄皮儿便利索完整地去掉了,现出鲜红鲜红的肉汁,那红茸茸沙噜噜的果肉,软如蛋黄,却不流,吞到口里,无丝无核儿,有一缕蜂蜜的香味儿。然后轻轻从柿子顶尖吮吸,凉凉的、甜甜的、香香的柿子汁就滑到喉咙,沁人心脾,如饮美酒。

在家乡,柿子是最普遍的果子,家家户户都有,从来没有人看护。采摘柿子叫“卸柿子”,有三种基本办法:折枝、剪枝和夹枝。有人干脆“摇柿子”,男人或孩子甚至一些胆大的女人爬上树,脚蹬旁枝,手把树梢,脚晃手摇,柿子便伴随树叶噼里啪啦地落下来。为了防止掉到地上磕伤,人们用两根细棍撑起编织袋相接。许多软柿子或破或不小心踩踏,汁液就流淌一地,地面一片粉红。经霜的柿树叶红得像刚从晚霞中飞出来的火鸟,树上树下,相互映衬,瑰奇绚丽。

运回家的硬柿子可以自然存放,等涩味消除,软了以后慢慢享用,这样存放的多是大而水分多的水柿子,老人们爱吃。寒冬腊月,大雪飘飞,一家人坐在热炕上,重温柿子的甘甜。困难年代,乡亲们把这种软了的水柿子和炒面(一种用玉米做的干粉状熟面)一起当饭吃。火柿子适宜用20左右的温水暖一天一夜,涩味去除后再吃,吃起来脆生生甜丝丝,大受年轻人青睐。柿子还可以烧,怎么烧呢?人们在村子周围的土坎上挖一口小窑,封口小里面大,然后从里边再往下挖一口径很小的直通道,最后拐出到外面,形成一个小窑窝,类似灶膛。先把硬柿子填进小窑,然后用泥巴封住窑口,在底下小窑窝用麦秸放火烧,每天早晚各烧一次,大约五六天后就可以开窑品尝了。烧成的柿子不软不硬,筋道绵甜,老少皆宜。这种柿子适宜运输,乡亲们就拉上架子车上集,卖几个零花钱。闲暇时,妇女们用小刀将硬柿子皮削掉,叫旋柿子。旋好的柿子有的用绳子穿挂起来,或者摆放在用芦苇编制的席子上,晾晒后制作成柿饼。过去,人们还用软柿子制作酸醋,口味纯正,是地道的天然食品,可惜现在没人做了。

寒冬腊月,柿子树叶落尽,枝干光秃秃的,偶尔还挂着一两个红灯笼。一场大雪悄然而至,枝枝杈杈披上了银色大衣,明丽动人,恰似一个个清纯美少女,在等待又一个春天的到来。【杨欣(陕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爱到最久
后一篇:那些年那头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