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教有方(20)

(2024-08-20 16:22:15)
标签:

教育

分类: 家教角

19)李世民家教“遇物则诲之”

李业陶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开明的皇帝,不但打江山、保江山很有本领,在家教方面也颇有心得。

李世民非常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在废掉李承乾、疏远李泰而立李治为太子后,李世民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房玄龄为太傅,萧为太保,李世为太子詹事;任命左卫大将军李大亮领右卫率,前任太子詹事于志宁、中书侍郎马周为左庶子,吏部侍郎苏勖、中书舍人高季辅为右庶子,刑部侍郎张行成为少詹事,谏议大夫褚遂良为太子宾客,把一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聚拢在李治身边,为其配备了超强的教育班子。即便如此,李世民并没有认为万事大吉,从一个父亲的角度,他丝毫没有放松对李治的家教。

《资治通鉴》记载:上谓侍臣曰:“朕自立太子,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遇物则诲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放过任何机会,随时随地进行情境教育。

李世民的“遇物则诲之”,并非婆婆妈妈地絮絮叨叨。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是以农为本、勤俭立身的根本大德教育;骑马要劳逸结合,不竭尽马力,以备常用,是取舍得当、张弛有度、兼顾远近的处世哲学教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以民为本、治国理政的安国大计教育;木头经过墨线处理才能正直,君主能纳谏者才为圣君,是克己修身、宽广胸怀的远大抱负教育。

毋庸置疑,李世民的即时情景家教,重德有才,德才兼备,句句戳中要害;而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中,日复一日地潜移默化,更能取得课堂达不到的效果。

李世民教子,也并非光说不练。一次,李世民要外出,李治哭哭啼啼,李世民便批评他说:“如今留下你在朝廷镇守,有俊彦贤才辅佐你,正好让天下人认识你的风度、才能。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在于进贤才摒弃小人,赏赐善举惩罚恶行,大公无私,你应当努力做到这些,有什么好悲泣的?”给了李治一个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增长才干的机会。

李治即位后勤于政事,故而史称“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李治能够有如此政绩,显然与李世民对他的精心培养、包括家庭教育分不开。

在封建社会,作为一位父亲,李世民的家教是成功的。反观现代社会,有些家长在家教观念、家教方法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过分依赖社会和学校,忘记了家庭是教育子女的第一课堂,一旦出了问题,不从家长自身找原因,而一味地怨天怨地怨他人。在应试教育制度和就业压力影响下,有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智商教育,却轻视了情商教育,致使孩子在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方面出现偏差,甚至走上弯路、歧路。还有些家长存在过分溺爱孩子、忽视身教、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

李世民的家教精神、方法乃至内容,在今天依然有着值得借鉴的地方。为人父母者应该仔细品读一下李世民的教子经,尤其是“遇物则诲之”的做法,从中吸取一些营养为己所用。(xawb201809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